如今的CMA與CNAS機構對檢驗檢測實驗室的認證認可越來越嚴格,且地方市場監(jiān)督局不斷加大對已通過認證認可的檢驗檢測機構的抽查力度,這些都有效的提升了實驗室的能力,但是實驗室的問題也在不斷的暴露,這都凸顯了之前認證認可的不足之處。
1、對于實驗室來說,人員是根本,不管是技術質量負責人、分析員、設備員、資料員、內審員等等,她們都是實驗室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實驗室要有效的運行,離不開每個崗位的互相合作,不少實驗室未能明確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在審核時,也不具體看每個崗位的業(yè)績材料,這就導致很多實驗室一人多崗,拖累了實驗室的有效運行,F(xiàn)場評審中大多把精力放在人員的硬條件,比如學歷資歷,而對其在實驗室起到的現(xiàn)實作用往往并不在意,這就無法考核實驗室實際運行情況。
2、對于授權簽字人的要求,在大部分實驗室,授權簽字人同時擔任著技術負責人或者質量負責人崗位,其應全面統(tǒng)籌實驗室的技術質量工作,全面了解并貫徹實施實驗室檢測工作,但實際情況是評審員對授權簽字人的考核重點并不在于檢驗檢測技術,而是在于明確認可規(guī)則和法律責任,這樣做固然沒錯,但是把授權簽字人的主體職責弱化了,在他同時擔任技術和質量負責人的同時,在考核中應該將此作為重點,突出主體責任,重點考核技術關和質量關,只有這個過關了,對認可規(guī)則和法律責任的意識關自然就會逐步提升。
1、在評審準則上對于實驗室質量控制主要體現(xiàn)在管理評審和內審兩個單元上,但是這兩個單元在很多的實驗室都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不少實驗室分析員都無法說出內審的時間和具體項目,現(xiàn)場評審員也無法確認管理評審與內審的資料是否屬實,而實驗室為了節(jié)約成本,簡化實際操作,惡補材料的情況也是時有發(fā)生,要知道審核都是為了提高實驗室效率,而粗糙的審核只會讓實驗室走下坡路。
2、在日新月異的當下,不少實驗室負責人的理念還停留在以前人、機、料、法、環(huán)的五要素上,殊不知“測”才是檢驗檢測機構的核心,不僅要能夠測,還要測的準,這就需要持續(xù)的質量監(jiān)控,包括對人員能力、設備狀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試劑材料、方法標準等的審核驗證,但是幾乎所有的實驗室都做的差強人意,“重業(yè)務輕質量”是我們當下面臨的囧癥。作為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其本身的質量水平如果不高,那對我們的社會是非常不利的,質量意識一定要根植于每一家檢驗檢測機構,并且要不斷完善。當下的實驗室數(shù)量很多,已經在進行著互相比拼,部分實驗室先一步做大做強,不斷擴項,提升能力,也有一部分實驗室濫竽充數(shù),在審核中也能直觀地看到實驗室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標準的更新、業(yè)務的拓展使得實驗室需要不斷注意能力的提升,部分實驗室盲目的擴項,認為只要買了相關設備就能開展新項目,忽略了對實驗室真實能力的自我認知,最后無法通過評審,浪費評審資源。對實驗室提交的文件審核中,往往沒有“人參比”的概念,即人員數(shù)量與認可參數(shù)數(shù)量的比例。人員能力是有一定極限的,即便是授權簽字人也要看相關領域授權,一個有經驗的員工,他在一家實驗室可以做的項目應該有一個大概的規(guī)定,每一個新參數(shù)后面都應該標注至少2名負責的員工,以此幫助評審員快速判斷實驗室分析人員安排是否合理。最后、對實驗室出具錯誤報告的事件缺乏明確的審核方向 實驗室作為檢驗檢測機構的核心支柱,如同企業(yè)的生產部門,在大量的工作中,最后的成品“報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次品或者廢品,要正確對待這類非故意造成的事件,評審時對于這類事故的要求不明確,往往一帶而過,殊不知這是一家企業(yè)立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要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一線檢測人員,而更要緊抓人員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授權簽字人、審核人、分析員的責任是由高到低的,要分清主次,主動承擔自己的部分,努力挽回損失,滿足客戶的要求,這也是服務意識的體現(xiàn)。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普及科學的大眾源泉。作為新興力量的第三產業(yè),一定要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堅定的理念,創(chuàng)新的思維來要求檢驗檢測機構的規(guī)范發(fā)展,把我國的檢驗檢測事業(yè)從“求速度”邁向“求質量”,推動檢驗檢測事業(yè)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