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原則(3C):Correct (正確),Clear (清楚);Concise (簡潔)。
1 論文題名
1.1 基本要求 (1) 準確 (Accuracy)。題名要準確地反映論文的內(nèi)容。作為論文的“標簽”,題名既不能過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過于煩瑣,使人得不出鮮明的印象。如果題名中無吸引讀者的信息,或寫得不堪理解。為確保題名的含義準確,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義不明的詞,如"rapid","new"等;并力求用詞具有專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顯優(yōu)于"a magnetic alloy"。(2) 簡潔 (Brevity)。題名需用詞簡短、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盡可能多的內(nèi)容。題名最好不超過10 ~ 12個單詞,或100個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標點),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達,就盡量不要用2 行(超過2行有可能會削弱讀者的印象)。在內(nèi)容層次很多的情況下,如果難以簡短化,最好采用主、副題名相結合的方法,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 9839). 其中的副題名起補充、闡明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效果。(3) 清楚(Clarity)。題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和特色, 明確表明研究工作的獨到之處,力求簡潔有效、重點突出。為表達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讀者的注意,應盡可能地將表達核心內(nèi)容的主題詞放在題名開頭。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關鍵詞vaccination作為題名的開頭,讀者可能會誤認為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用effectiveness作為題名中第一個主題詞,就直接指明了研究問題: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題名中應慎重使用縮略語。尤其對于可有多個解釋的縮略語,應嚴加限制,必要時應在括號中注明全稱。對那些全稱較長,縮寫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認的,才可使用。為方便二次檢索,題名中應避免使用化學式、上下角標、特殊符號(數(shù)字符號、希臘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專業(yè)術語和非英語詞匯(包括拉丁語)等。
1.2 題名的句法結構 題名通常由名詞性短語構成,如果出現(xiàn)動詞,多為分詞或動名詞形式。由于陳述句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意,同時一般也顯得不簡潔,因此,大部分編輯和學者都認為題名不應由陳述句構成。由于題名比句子簡短,并且無需主、謂、賓,因此詞序就也變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如果詞語間的修飾關系使用不當,就會影響讀者正確理解題名的真實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可使人誤解為“猴子使用了補體結合技術”。應改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補體結合技術從猴體分離抗體”。
2 摘要
2.1 基本要求 (1) 確保簡潔而充分地表述論文的IMRD,適當強調研究中創(chuàng)新、重要之處(但不要使用評價性語言);盡量包括論文中的主要論點和重要細節(jié)(重要的論證或數(shù)據(jù))。(2) 使用短而簡單的句子,表達要準確、簡潔、清楚;注意表述的邏輯性,盡量使用指示性的詞語來表達論文的不同部分(層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結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討論結果的含義等。(3) 應盡量避免引用文獻、圖表,用詞應為潛在的讀者所熟悉。若無法回避使用引文,應在引文出現(xiàn)的位置將引文的書目信息標注在方括號內(nèi);如確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復較長的術語)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縮寫,應在縮寫符號第一次出現(xiàn)時給出其全稱。(4) 為方便檢索系統(tǒng)轉錄,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結構式、數(shù)學表達式、角標和希臘文等特殊符號。
2.2 摘要寫作的時態(tài) 摘要寫作時所采用的時態(tài)應因情況而定,應力求表達自然、妥當。寫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則:(1) 介紹背景資料時,如果句子的內(nèi)容不受時間影響的普遍事實,應使用現(xiàn)在式;如果句子的內(nèi)容為對某種研究趨勢的概述,則使用現(xiàn)在完成式。(2) 在敘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動時,如果采用“論文導向”,多使用現(xiàn)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 如果采用“研究導向”,則使用過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3) 概述實驗程序、方法和主要結果時,通常用現(xiàn)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4) 敘述結論或建議時,可使用現(xiàn)在式、臆測動詞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動詞。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2.3 摘要寫作的人稱和語態(tài) 由于主動語態(tài)的表達更為準確,且更易閱讀,因而目前大多數(shù)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動態(tài),國際知名科技期刊 “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稱和主動語態(tài)的使用十分普遍。
3 引言
3.1 基本要求 (1) 盡量準確、清楚且簡潔地指出所探討問題的本質和范圍,對研究背景的闡述做到繁簡適度。 (2) 在背景介紹和問題的提出中,應引用“最相關”的文獻以指引讀者。要優(yōu)先選擇引用的文獻包括相關研究中的經(jīng)典、重要和最具說服力的文獻,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關文獻(甚至是對作者研究具某種“啟示”性意義的文獻),或者不恰當?shù)卮罅恳米髡弑救说奈墨I。(3) 采取適當?shù)姆绞綇娬{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或貢獻,讓讀者順著邏輯的演進閱讀論文。(4) 解釋或定義專門術語或縮寫詞,以幫助編輯、審稿人和讀者閱讀稿件。(5) 適當?shù)厥褂谩?/SPAN>I”,“We”或“Our”,以明確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3.2 寫作要點與時態(tài)運用 (1) 敘述有關現(xiàn)象或普遍事實時,句子的主要動詞多使用現(xiàn)在時。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2) 描述特定研究領域中最近的某種趨勢,或者強調表示某些“最近”發(fā)生的事件對現(xiàn)在的影響時,常采用現(xiàn)在完成時。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3) 在闡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應有類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等詞,以表示所涉及的內(nèi)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學者過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讀者產(chǎn)生誤解,其中的第二句應修改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4. 材料和方法
4.1 寫作要點 (1) 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準確。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對象(樣品或產(chǎn)品、動物、植物、病人)的數(shù)量、來源和準備方法。對于實驗材料的名稱,應采用國際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盡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國家的人所熟悉
專門名稱。(2) 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應遵循的原則是給出足夠的細節(jié)信息以便讓同行能夠重復實驗,避免混入有關結果或發(fā)現(xiàn)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fā)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jié);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經(jīng)公開報道過,引
用相關的文獻即可(如果報道該方法期刊的影響力很有限,可稍加詳細地描述)。(3) 力求語法正確、描述準確。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內(nèi)容,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很簡潔的語言,故使用精確的英語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有:(a)不要遺漏動作的執(zhí)行者如:“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顯然,the organism不能來determine?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顯然,the bacteria不會來completed the study.(b)在簡潔表達的同時要注意內(nèi)容方面的邏輯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其中的語法沒有錯誤,但6 months的嬰兒能表達informed consent?(c)如果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能采用,在引用文獻時提及一下具體的方法如:“cells were broken by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不夠清楚,應改為:“cells were broken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
4.2 時態(tài)與語態(tài)的運用 (1) 若描述的內(nèi)容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一般現(xiàn)在時。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內(nèi)容為特定、過去的行為或事件,則采用過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4,5]. (3) 方法章節(jié)的焦點在于描述實驗中所進行的每個步驟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為與材料是討論的焦點,而且讀者已知道進行這些行為和采用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習慣采用被動語態(tài)。例如:優(yōu):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達作者的觀點或看法,則應采用主動語態(tài),如優(yōu):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優(yōu):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5 研究結果
5.1 寫作要點 (1) 可根據(jù)需要建議建議作者是否合并“結果”(Result)與“討論”(Discussion)。(2) 對實驗或觀察結果的表達要高度概括和提煉,不能簡單地將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或觀察事實堆積到論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學意義和具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而不是沒完沒了地重復一般性數(shù)據(jù)。(3) 數(shù)據(jù)表達可采用文字與圖表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個或很少的測定結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數(shù)據(jù)較多,可采用圖表形式來完整、詳細的表述,文字部分則用來指出圖表中資料的重要特性或趨勢。切忌在文字中簡單地重復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而忽略敘述其趨勢、意義以及相關推論。(4) 適當解釋原始數(shù)據(jù),以幫助讀者的理解。如果論文中還包括獨立的“討論”章節(jié),應將對于研究結果的詳細討論留到該部分,但“結果”中應該提及必要的解釋,以便讓讀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此次研究結果意義或重要性。(5) 文字表達應準確、簡潔、清楚。避免使用冗長的詞匯或句子來介紹或解釋圖表。為簡潔、清楚起見,不要把圖表的序號作為段落的主題句,應在句子中指出圖表所揭示的結論,并把圖表的序號放入括號中。例如“Figure 1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不如“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 at all time points hecked (Figure 1)”.又如,“It is clearly shown in Table 1 that 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不發(fā)“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 (Table 1).”
5.2 時態(tài)的運用 (1) 即指出結果在哪些圖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現(xiàn)在時。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敘述或總結研究結果的內(nèi)容為關于過去的事實,所以通常采用過去時。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對研究結果進行說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論時,多用現(xiàn)在時。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4) 不同結果之間或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模型之間進行比較時,多采一般現(xiàn)在時(這種比較關系多為不受時間影響的邏輯上的事實)。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6 討論
6.1 基本內(nèi) “討論”的重點在于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和推斷,并說明作者的結果是否支持或反對某種觀點、是否提出了新的問題或觀點等。因此撰寫討論時要避免含蓄,盡量做到直接、明確,以便審稿人和讀者了解論文為什么值得引起重視。討論的內(nèi)容主要有:(1) 回顧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設,并探討所得到的結果是否符合原來的期望?如果沒有的話,為什么?(2) 概述最重要的結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設以及是否與其他學者的結果相互一致;如果不是的話,為什么? (3) 對結果提出說明、解釋或猜測;根據(jù)這些結果,能得出何種結論或推論?(4) 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這些限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并建議進一步的研究題目或方向;(5) 指出結果的理論意義(支持或反駁相關領域中現(xiàn)有的理論、對現(xiàn)有理論的修正)和實際應用。
6.2 寫作要點 (1) 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為有效地回答研究問題,可適當簡要地回顧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結果,但不能簡單地羅列結果,因為這種結果的概括是為討論服務的。(2) 推論要符合邏輯,避免實驗數(shù)據(jù)不足以支持的觀點和結論。根據(jù)結果進行推理時要適度,論證時一定要注意結論和推論的邏輯性。在探討實驗結果或觀察事實的相互關系和科學意義時,無需得出試圖去解釋一切的巨大結論。如果把數(shù)據(jù)外推到一個更大的、不恰當?shù)慕Y論,不僅無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學貢獻,甚至現(xiàn)有數(shù)據(jù)所支持的結論也受到懷疑。 (3) 觀點或結論的表述要清楚、明確。盡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并解釋其支持還是反對早先的工作。結束討論時,避免使用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類蒼白無力的句子。(4) 對結果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效果的表達要實事求是,適當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類似的優(yōu)先權聲明。在討論中應選擇適當?shù)脑~匯來區(qū)分推測與事實。例如,可選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堅信觀點的真實性;選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對問題的答案有某些不確定性;選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測;或者選用情態(tài)動詞“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來表示論點的確定性程度。
6.3 時態(tài)的運用 (1) 回顧研究目的時,通常使用過去時。如: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2) 如果作者認為所概述結果的有效性只是針對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過去時;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義,則用現(xiàn)在時。如: In the first series of trials,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yields agree well. (3) 闡述由結果得出的推論時,通常使用現(xiàn)在時。使用現(xiàn)在時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結論或推論(而不只是在討論自己的研究結果),并且結果與結論或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如:The data reported here sugges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7 結論
通常情況下,有關結論的內(nèi)容都包括在“結果與討論”或“討論”中,但有時也可將“結論”單獨列為一節(jié)。在“結論”中作者應清楚、簡潔地敘述自己研究的主要認識或論點,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結果、結果的重要蘊含、對結果的說明或認識等。應注意的是,撰寫結論時不應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實,也不能在結論中重復論文中其他章節(jié)中的句子,或者敘述其他不重要或與自己研究沒有密切聯(lián)系的內(nèi)容,以故意把結論拉長。(任勝利, 100085, 北京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雜志部. rensl@mail.nsf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