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guān)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shù)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酒文化 » 正文

酒與舞蹈——酒酣情濃舞翩躚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3-08
  千百年來,酒與舞的藕合在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寫下了多少莊嚴肅穆,奢靡淫惡,繁榮昌盛,衰敗沒落;寫下了多少銘刻千古的真情、美意;寫下了多少驚世駭俗的惡徑、險行..... 

  一、美酒敬祖,暢舞娛神

  巫舞是原始圖騰舞蹈的遺跡,被稱為古文化的“活化石"。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圖騰崇拜和整個原始宗教泛靈崇拜時期,酒與舞蹈是先民們敬神、通神、娛神的禮品和手段,是人與神相溝通的中間橋梁。在現(xiàn)存的、鮮為人見的巫舞形式如“東巴舞"和納西族東巴祭祀活動中,我們?nèi)匀徊浑y發(fā)現(xiàn)酒與舞蹈是同時并重的祭祀內(nèi)容。在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還活著的古象形文字一一納西族“東巴舞譜"和“東巴經(jīng)"中,隨處可見酒與舞蹈在祭祀活動過程中相互融合的內(nèi)容和形式。

  納西族在舉行“求長壽"和“成丁禮"(兒童年滿十三即被認為長成大人,屆時要聘請東巴主持儀禮舉行祭祀活動)法儀z古老的祭壇前一棵用五色花朵(古時用絲線或黃色的蔓青花、葉〉裝飾著的松樹,這就是“含依寶塔樹"(納西族神話傳說中最吉祥的神樹)。祭壇上擺放著人們帶來的“巴巴日,,(獻給樹神的美酒)等供晶。人們在神樹前排起整齊的隊伍,祭司(即東巴)從供品中取出一碗巴巴日,手中握著一柬散發(fā)著香氣的柏樹枝,沾著碗中的酒向神樹灑奠。他一邊灑奠,一邊吟誦:“在含依寶塔樹上,由金翅大鵬鳥來停落,病痛與大鵬鳥無緣,死神與大鵬鳥無緣H.H.現(xiàn)在為大鵬鳥灑奠美酒,愿大鵬鳥為我們帶來吉祥......(接下來改誦為唱)今天我們來到神樹前,析求長久的歲壽....."同時我們在《東巴舞譜》中看到,納西族人民在“求長壽法儀"中要由祭司按照《跳神舞蹈規(guī)程》中的規(guī)定來跳“汝種布",其中包括“丁巴什羅舞,,、“薩利伍德舞"、“金孔雀舞"、“花舞,,等十余種舞蹈。

  祭祀儀式結(jié)束后,大家一同回到祭壇前,老人、中年、青年分別圍坐在一起品嘗巴巴日。這時年長的人晤起祝壽和祝頌成長的頌歌,年輕人則吹起了瓢笙。他青:以笙歌祝酒,以美酒助興,邊吹邊舞,酒至客前,“以笙推壺勸酶"。如此奇特美妙的樂舞敬神形式怎能不讓人開懷暢飲,即興起舞,一醉方休!也正是因此習俗,養(yǎng)成了納西族人民“喜飲酒歌舞"的民族性格。

  假如我們將納西族人民的祭祀活動看做是原始先民敬神、娛神質(zhì)樸形式的縮影,那么在封建社會戰(zhàn)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巫祭活動,莫過于楚國的祭神歌舞。詩人屈原根據(jù)楚國巫硯祭祀歌舞時的祝辭和盛況,創(chuàng)作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丸歌》,為我們留下了酒舞娛神的有力佐證。

  “瑤席兮玉旗,童將把兮瓊芳。慧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梓兮柑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學瑟兮浩倡。靈惺毫兮妓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丸歌·東皇太一》)這是多么富麗堂皇的景況。神壇上鋪著椒、蘭等香草,散發(fā)著陣陣的幽香;鎮(zhèn)國的寶器中盛著滿滿的桂花美酒;巫硯們身穿綴滿飾物的華麗服裝,他們輕捕鼓面,含竿彈瑟,將“神尸',一一“東皇太一"擁簇在中間,拉開了神前祭祀,歡樂歌舞的序幕。

  祭祀活動中的舞蹈與酒奠作為原始文化形態(tài),反映了先民意識形態(tài)中最崇尚的社會活動方式和物質(zhì)生活內(nèi)容。也正是因為酒與舞在原始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才有了美酒、舞蹈敬于神祖的社會行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巫教漸趨沒落,但是做為一種民族文化和信仰的長期積淀形式,巫祭形式在民間依然長存不絕。唐代王維《漁山神女祠歌》記下了山東東阿迎神、送神時獻舞祭酒的巫祭場面:“....女巫進,紛屢舞。陳瑤席,湛清酷,紛進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瓊篷。..."這里的儀式似乎仍然承襲著屈原在《九歌》中所描繪的那種楚國酒舞祭的遺風。此外,唐代王建有一首《賽神曲》詩,則讓人感到巫規(guī)們的神事活動與民俗的結(jié)合,別有一番清鮮的泥士氣息:"男抱琵琶女作舞,主人再拜昕神語。新婦上酒莫辭勤,便陽陌舅無所苦。椒漿湛湛桂座新,一雙長箭系紅巾。但愿牛羊滿家宅,十月報賽南山神。青天無風水復碧,龍馬上鞍牛服輒。紛紛醉舞踏衣裳,把酒路旁勸行客。"在這里酒舞祭帶給人的是一派輕松、歡樂與祥和。也正是基于此種原因,作為擦祀神祖的傳統(tǒng)形式一一奠酒和獻舞,至今還影響著一部分人的生活。

  二、搏前獻歌舞,吉兇實難卡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舞臺上,酒與舞蹈有時是相伴二尤,令人增色,令藝生輝z有時是相伴二魔,隱埋禍種,潛伏殺機。在無數(shù)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中,飲宴場上的酒儼然是一種毒劑,吮之愈美,亡之愈速;舞(女〉徑作是伐性之斧,蠟齒娥屑,常令人君命殖國喪。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越王勾踐兵敗,吳宮受辱,歸國后臥薪嘗膽,立志報仇雪恥。后用大夫范蠢所設(shè)“美人計",舉國內(nèi)遍尋美女,得西施與鄭且,“使老學師教之歌舞,學習容步,俠其藝成而后進吳宮"。吳王夫差自得西施,荒于酒色,日夜歌舞宴飲,不理朝政。數(shù)年后句踐興兵伐吳,大敗吳國,逼得夫差自卻而亡。勾踐班師攜西施而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還有以美酒、女樂作緩兵之計的。戰(zhàn)國時晉悼公伐鄭,鄭兵敗,獻師惺、師觸、師竭及女樂、鐘、馨、美酒等物以求和。有以舞抒志險些喪命的。晉平公會盟諸侯,酒席宴上命各國大夫舞蹈,發(fā)現(xiàn)齊國大夫高厚舞蹈時所唱詩的內(nèi)容與舞姿的表現(xiàn)不一致,認為懷有“異志",遂命諸大夫逼迫高厚與各國立盟約,嚇得高厚急忙逃離酒宴跑回齊國。也還有以舞蹈刺探敵國軍心民意以決定攻伐的。晉平公想攻打齊國,命范昭探昕虛實。范昭來到齊國,齊景公設(shè)宴款待。范昭喝了幾杯酒佯裝醉態(tài),無禮地端起齊景公的酒杯喝酒,并要樂師為他演奏“天子樂",他來跳“天子舞"。這一非禮要求遭到了樂師們的嚴厲拒絕?吹烬R國普普通通的樂師竟不畏權(quán)貴,如此大義凜然,一派英雄氣概,范昭回國后勸晉平公打消了攻打齊國的念頭。

  “鴻門宴,,歷來被喻為兇險的象征。“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更提示人們要警惕那些貌似獻媚的舞蹈中暗藏著殺機。在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黨派紛爭,或敵對國家處在暫時休戰(zhàn)的交往中,往往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歡歌妙舞的背后,反倒是刀光劍影,血濺杯盤。秦漢時期酒和舞蹈是士大夫階層中最重要的禮儀社交內(nèi)容。酒席宴上“以舞相屬",表示賓客互相敬重友好,并且含有溝通情誼的意思。“以舞相屬"的一般程序是:酒席宴中主人(也可以是賓客)起身先舞,跳至客人面前,以禮相邀,這時客人必須起身以舞回報主人的盛情。如果拒不起立,或起而不舞,舞而不旋,都算是失禮和不敬。因此在歷史上就有實因政治觀點不同,志向意趣不投,從而借“以舞相屬',禮儀失度引發(fā)和激化矛盾的事例。東漢大文學家蔡笆因為瞧不起宦官,在太守王智為其舉行的錢行宴會上拒不起舞回報,因此得罪了宦官,被宦官在皇帝面前誣告他“謗訕朝廷,',害得蔡笆流浪江湖十多年。又如三國時期曹魏設(shè)宴,張盤以舞屬于陶謙,陶謙不予理睬,張盤強拉陶謙起舞,陶謙舞而不旋,因此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致使陶謙棄官而走?磥韽埍P也是有意將二人的矛盾在眾目睽睽之下,利用“以舞相屬"的形式激化張揚開來,以達到政治上排除異己的目的。

  遼天祥帝耶律延禧天慶二年,在海同江舉行盛大的“魚宴",命各部落酋長依次表演歌舞。當輪到女真族首領(lǐng)阿骨打舞蹈時,他卻“端立直視,',推辭不肯起舞。耶律延禧大怒,認為阿骨打太傲慢無禮,想借口把他殺了,以除后患。但蕭奉先認為阿骨打沒有大錯,殺了他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且女真族弱小,不會威脅到大遼國的統(tǒng)治地位,遼帝這才放過了阿骨打。然而三年以后,正是這個大膽的阿骨打發(fā)動了反遼戰(zhàn)爭,并正式建元稱帝,國號金,公開與遼分庭抗禮。如此看來,數(shù)年前在“魚宴"之上拒不起舞,“端立直視,,之時,確已不把遼帝放在眼里了。

  三、打令催金槽,瀟灑亦斯文

  酒之所以能冠以“文化"二字,并不僅僅因其為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創(chuàng)造,還因為圍繞著酒的歷史生發(fā)出無數(shù)的、實實在在的文化現(xiàn)象。“打令,,即是其中一種。我國酒令種類繁多,如“旗幡令',、“箭令,,、“花枝令"、“僻子令,,、“棋牌令,,、“花籠令,'。行令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如輪流執(zhí)令,數(shù)點傳令,擊鼓傳令等等。既然酒令也名之為令,就必有行令之人,古代稱為“席糾"、“令官",今則習稱“酒宮"。令官執(zhí)掌酒桌上之賞酒、罰酒大權(quán)。例如《紅樓夢》等四十回寫道:“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座,便坐下,也吃了一鐘酒,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足見酒令于游戲中勸酒助興的作用。在諸多酒令中尤以“舞令',(又稱作“打令")更顯得風流雅致,它于狂放中蘊涵著斯文,自成一格,別具情趣。

  下面以歌舞令《卡算子》為例作一欣賞: 

  《卡算子令》:(先取花枝,然后行令,口唱其詞,逐句指點,舉動稍誤,即行罰酒,后詞準此。)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復指花),斟我些兒酒(指自身,斟酒),唯愿花心似我心(指花,指自心愿),幾歲長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滿滿泛金杯(指酒盞),重把花來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傳向下座人),付與他人手(把花付下座接去)。

  類似的打令還有“浪淘沙令"、“調(diào)笑令"、“花酒令',等等。據(jù)此可以說,歌舞令中的舞是被簡化和被象征化的舞蹈動作。說它是舞蹈,因它具備舞蹈的特征,首先我們看到它有被修飾過的裝飾性的動作、姿態(tài);其次,和著令詞的音韻、節(jié)奏(可能還有音樂)而舞;再次,要求情緒、令詞、動作相一致,錯了就要罰酒。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酒令舞的動作簡單易學,它既可按規(guī)矩一板一眼地動作,又可不離板眼地即興發(fā)揮,展示個人的文采和舞蹈才能。

  我國酒令舞蹈的全盛時期大概也要首推唐代。唐皇甫籬《醉鄉(xiāng)日月》載“放令之制"云:“大凡放令,欲端其頸如一枝孤柏,澄其神如萬里長江,揚其膺如猛虎蹲踞,運其眸如烈日飛動,差其指如鶯欲翔舞,柔其腕如龍欲蜿蜒,運其盞如羊角高風,飛其抉如魚躍大浪,然后可以敗漁風月,繳繕笙學。',如此看來,欲想做一名打令高手也并非易事。“令制"之中不但對其口材(即唱酬令詞),更對其動作(舞蹈)標準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使其完全進入了一種藝術(shù)境界。正因為如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載有專門記述酒令舞蹈動作、身段、音節(jié)等十三個專用名詞的《敦煌舞譜殘卷》,據(jù)學者、專家們研究考證,認為大概是唐代時人學習酒令舞的筆記。目前雖然不能盡釋其動作形態(tài),舞韻柔剛,但憑著藝術(shù)真諦融匯貫通的特性,憑著人們揣摩感悟能力,似也能得見其一二。下面就根據(jù)《敦煌舞譜專輯》所載前人研究成果,將酒令舞的動作字譜作一簡要說明,以領(lǐng)略唐人打令舞蹈之風采。

  “令",指令曲、令詞的名目。例如“招手令"、“詞牌令"、“旗幡令"、“花枝令"(大約還應含有令規(guī))。

  “送",有送酒、送聲、送曲等數(shù)意。如李群玉詩“煩君玉指輕攏捻,慢撥鴛鴦送一杯",即有送琵琶曲一首之意,又含送酒一杯之意。

  “搖",搖為舞容。溫庭簡《觀舞伎》詩有“搖踏動芳塵,,之句。搖有搖頭晃腦,搖手,搖胸膀,搖肩背之意。

  “妥,',據(jù)吳自牧《夢梁錄》載:“十月初十天寧節(jié),諸雜劇皆渾裹,....每遇舞者入場,則排立者叉手舉左右肩動足應拍,一齊群舞,謂之頃曲子。"又唐·李宜古詩云“舞來陸去使人勞"。可見“頃,,是集體性動作,是隨著音樂一起舞蹈的意思。“妥"有可能相當于現(xiàn)代的即興舞動。

  “據(jù)",亦是手勢舞姿的一種。古代舞蹈妝束多系彩帶、絲披,綴而戰(zhàn)之謂之據(jù),是表現(xiàn)體態(tài)柔媚的動作。“拽",以手作挽拽的姿勢,似乎含有以舞相屬的意思,表達請,來,一起舞蹈的意思。

  “舞,',舞字當是打令中的核心,正如“放令之制',中所描述的,“端其頸"是舞,“揚其膺,,是舞,“運其眸"是舞,“差其指"、“揉其腕"、“運其盞"、“飛其抉"都是舞。舞字是綱,其余字可說是目,綱舉目張,而后有神韻。所謂舞譜,僅不過為做動作提示所用,要想達到運用(舞蹈)自如,非刻苦研習不能入境。酒令舞發(fā)展到宋代似已被宮廷的規(guī)矩牢牢地套住,失去了活潑、嘻鬧的娛樂游戲成分。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宋代宮廷的酒令呈現(xiàn)出一種莊嚴,一種氣派,一種教化,一種華麗與輝煌。

  據(jù)南宋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載宴會上的酒令儀式大致如下: 

  第一盞御酒,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三臺舞旋...... 第二盞御酒,歌板色,唱如前。......三臺舞如前。第三盞御酒,左右軍百戲入場。......第四盞御酒,....句合大曲舞。..... 第五盞御酒,獨彈琵琶.....勾小兒隊舞.... 第六盞御酒,笙起慢曲子......左右軍筑球,殿前旋立球門......勝者賜以銀碗彩錦......不勝者球頭吃鞭。第七盞御酒,.....勾女童隊入場......或舞《采蓮》則殿前皆列蓮花....。第八盞御酒,一名歌板色,一名“唱踏歌"。第九盞御酒,.....慢曲子.....百官酒,三臺舞。

  這完全是集酒宴、歌舞、體育、雜技于一堂的大型皇家聚會,而其特色就在于舉杯飲酒之際即下一新節(jié)目開始之時,一令二舉,可謂獨特。

  四、把盞頻相敬,歌舞盡真情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shù)民族大都保留著本民族的酒禮習俗和歌舞文化。而酒與舞的不同的結(jié)合形式,恰恰最能體現(xiàn)出各民族的生活習性和民族性格。在諸民族自發(fā)的禮儀交往中,酒與舞往往被視作最隆重的儀式和最熱誠的接待,是最恰當、最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酒與舞蹈也被看作寶物一般的珍貴,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居住的山寨往往被人稱作“歌山"或“花山",這正是苗家人喜愛歌舞的形象的比喻。苗家有一句俗語一一“苗家無酒不唱歌",因此,酒歌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酒歌優(yōu)美的旋律和節(jié)奏,正是苗家豐富多采的舞蹈的伴奏。酒、歌、舞的結(jié)合構(gòu)成了苗族豪爽、開朗的民族性格,和他們好客、敬客的個性。從苗家婚禮酒歌中的“樓板舞"中,即可體會到這種民族的性格及其淳樸、憨厚的民族風尚。

  當某家的兒子通過自由戀愛的形式,娶到了一位稱心如意的好媳婦時,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就要匯集到新郎家中討喜酒吃。新人將朋友們邀請上小樓,打圈圍坐在一起,這時朋友們唱起酒禮歌,新人趕緊捧出美酒,供大家品嘗。當酒酣歌興之際,姑娘們走進圈內(nèi),小伙子們圍在四周,拍手跺腳,旋轉(zhuǎn)跳躍,掌聲啪啪,樓板咚咚,歌聲瑯瑯,跳起了“樓板舞"?駳g之際,那新搭起的木板小樓似乎承受不住這么多的歡樂和幸福,嘎嘎作響,顫顫悠悠,整幢小樓似搖搖欲墜,這時家人們要趕快扛來大圓術(shù)在樓下支撐“搶險"。歌聲、笑;聲、掌聲、喧鬧聲、小樓板的咚咚聲響徹山寨,傳播著一片濃情,一片蜜意。

  《康熙鶴慶府志·風俗》記彝族風俗云:“彝俗,飲必歡呼。彝性嗜酒,凡婚喪,男女聚飲,攜手旋繞,跳書躍歡呼,彝歌通宵,以此為樂戲。"寥寥數(shù)語,將彝族人民古樸、莊重、粗礦、豪放的性格刻畫得十分鮮明。彝族人民不愧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讓我們欣賞一下彝族姑娘出嫁時的“酒禮歌舞”吧。天黑了,在主人家門前院壩場子中,籬笆園內(nèi),天井溪旁,到處燃起一堆堆的篝火。人們圍在火邊,由“酒禮婆"唱“勺果車"(酒禮舞的開頭歌)后,賓客們開始跳起“酒禮舞”。

  酒禮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女性跳,以歌為主,舞蹈為輔。舞蹈者列成長龍陣,逆時針方向邊舞邊歌,緩緩踏步而行。歌詞內(nèi)容豐富,有贊美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有表現(xiàn)姑娘與父母難舍難分的,有祝愿姑娘生活幸福的......。

  人們唱一排歌,跳一陣舞,飲幾杯酒,輾轉(zhuǎn)輪回,時起時伏,歌、舞、酒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場面十分隆重、熱烈。直至通宵達旦,酒禮婆唱“鼠果者"(收尾歌),酒禮方始告終。

  另一種是男性青年跳的酒禮舞蹈。歌聲伴舞起,舞隨歌勢行,是這一酒禮舞的特色。首先唱祝酒歌:“自家砍來的柴燒起才旺,從自家田里摘來的谷米煮飯才香。滿桌的酒肉佳餐,是彝族的禮信,.....先民留給后生的古老習慣,飯吃得飽,酒喝得憨,聲聲敬謝主人的盛情款待。"舞蹈的基本動作是模擬“鋤土勞動"的姿態(tài),即以腰為軸心,上步彎腰,踏地,回步,端腿直立,手足上下合拍,一起一伏,自然舞動。

  接著是“補士(男女雙方的總管)對唱,眾賓客手挽手,以“擺手舞"相伴。補士甲雙手分執(zhí)一酒壺、酒杯,補士乙只拿一只小酒杯。甲為乙斟滿一杯酒,舉杯開唱,乙接對唱: 

  甲:主人家的這杯酒辣又辣,仁:象“德珠阿博,'的辣椒一樣。(同時咂一口酒) 甲:主人家的這杯酒苦又苦, 乙:象樹上“阿林,'的苦膽一樣。

  甲:主人家的這杯酒甜又甜, 乙:象紅巖土的蜂蜜糖一樣。甲乙合:三杯酒有三種味,不知客人喜歡哪一杯? 眾賓客回答:主人家的美酒,杯杯象蜂蜜一樣甜。

  對唱歌聲一止,酒禮場上群情激奮,同跳“阿左娥"。邊舞邊唱:“山中綠葉處,有金竹子一雙,砍下背回來,做對咂酒桿,往酒壇中插,叫一聲‘阿祖,(先民)速來把酒咂,父飲心爽快,子飲情更歡,大家樂呵呵。”兩補士手執(zhí)酒壺、酒杯在前引導,從壩院跳到堂屋,再由堂屋跳到各個房間。舞蹈動作有“甩手步”、“抬腿步”、“一甩一拐踏腳步"、“吸腿向前踏地步"等。

  舞蹈古樸莊重,節(jié)奏單一。領(lǐng)舞者還往往根據(jù)自己的感情變化,即興編舞表演,群舞眾人不斷吼叫,使舞蹈氣氛更加熱烈,場面也隨之更壯觀。

  最后,總管事請眾人到壩院中坐好,新郎手執(zhí)酒壺向每位來賓敬上一杯美酒。然后新娘舞出,圍著插有咂桿的甜酒壇繞舞三圈,表示請賓客們“吃咂酒,'。于是眾賓客擁至酒壇,輪流用咂桿吃咂酒。小伙子和姑娘們則對唱酒禮歌,同跳酒禮舞,歡暢通宵,天明方散。

  生活在我國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生活中更是離不開酒和舞蹈。無論是持獵歸來,還是放牧休息,牧民們?nèi)计鹦苄荏艋?燒烤獵來的獸肉,此時和著悠揚的馬頭琴聲,歌聲此起彼伏。牧民們舉杯對飲,翩翩起舞。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元朝詩人乃賢在《塞上》一詩中曾生動形象地描繪過這一圖景:“馬乳新同玉滿瓶,沙羊黃鼠割來腥,踏歌盡醉營盤晚,鞭鼓聲中按海青。”另外象傣族的“醉酒舞",漢族的“把酒舞",藏族的“酒歌卓舞,',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和民間酒舞禮儀習俗。在這些活動中人們體驗親情厚誼和幸福歡樂。在一些帶有競賽性質(zhì)的民間盛會中,例如蒙古族的“那達慕”,藏族的“跑馬節(jié)”、“轉(zhuǎn)山會”等,更是離不開美酒和舞蹈。一邊是烈馬奔騰,一邊是歌聲蕩漾。一邊是英雄暢飲,一邊是舞袖飄揚。美酒敬壯士,艷舞舒芳心。酒舞融情,更是一種豪放,一脈柔情,總之都是美。

  綜上所述,中國幾千年的酒舞歷史,創(chuàng)造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現(xiàn)象中的至情、至誼、至善、至惡、至美、至丑.....,形成了具有極大反差的社會萬象。如此豐富的酒舞生活內(nèi)容,為中國古今藝術(shù)大師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文學家、藝術(shù)家的筆下和舞臺上,酒與舞的桐合創(chuàng)造出種種風格的美,個性的美,形象的美,令人美不勝收。昆曲表演藝術(shù)家俞振飛《太白醉寫》一戲中的“一點三顫”,“一歪一斜”,表現(xiàn)了“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的飄逸瀟灑,豪放無羈,不畏權(quán)貴的藝術(shù)形象;《醉打山門》中一組醉態(tài)演練,模仿十八羅漢造型的舞蹈身段,將魯智深粗礦的性格,豪爽的個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京劇《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無不是突出一個醉字,而又立足一個舞字來刻畫,表現(xiàn)武松威武勇猛的英雄形象的。這些個性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總會使人在欣賞之后,加倍感受到那種酒與舞的藕合帶給人的暢,快,使人在那藝術(shù)的醉態(tài)舞中感悟到一種人的本質(zhì)和人生的真諦?偠灾,無論是歷史的真實,還是藝術(shù)的演繹,酒與舞蹈都極大地美化著人類的社會生活,豐富著人類文化與文明的內(nèi)涵。人們自應于酒與舞中辨析美丑,抑惡揚善。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39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