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免耕稻草全程覆蓋栽培技術,是一項簡單易行、省工省力、增產高效的栽培新技術,具體栽培方法如下:
適時播種: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一般種1畝馬鈴薯需用2畝田的稻草。因此,一般在稻茬田利用該技術種植秋馬鈴薯。浙中地區(qū)的平原可于9月上中旬播種,山區(qū)可在8月中、下旬至8月底播種。如果利用連晚稻田,則作春馬鈴薯栽培,一般于2月上旬播種。
種薯處理:秋馬鈴薯宜選用生育期短、薯塊膨大快、休眠期短的“東農303”、“中薯3號”和“鄭薯85-2”等品種,一般利用當年從東北引進的種植春馬鈴薯收獲后的小薯塊做種薯,每畝用種量130-160公斤。種薯播種前,應采取人工措施打破其休眠期,方法是于播種前7-10天用水庫冷水或井水浸種1小時,或用5-10ppm的九二0水溶液浸種30分鐘后取出,晾干放在陰涼處進行催芽,芽長1厘米左右時便可播種。
整地播種:免耕播種馬鈴薯的稻田,畦寬根據土質和土壤排水狀況而定,一般為2-2.5米,可利用稻田原有的“豐產溝”進行清溝做畦。若原來稻畦太寬,中央可增開1-2條溝,將溝泥搗碎,鏟撒在畦中央,使畦面略成微弧形,以利排水、防漬;十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復合肥30-40公斤。有機肥可以撒施也可作蓋種肥。播種時小薯塊整薯播種,大的種薯可切成每塊2-3個芽眼的小薯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0-5000倍液浸一下,待切面稍干后,用草木灰涂沫切口,隔日播種。播種時把薯塊直接放在畦面上稍微用力壓一下,使種薯與土壤充分接觸。播種行距40-50厘米、株距30-25厘米,邊行可適當密些,行距20厘米左右。將薯塊擺好后施肥,將復合肥施于行間,離薯塊5厘米以上,以免化肥與種薯接觸而引起爛種。
播種后即可覆蓋稻草,厚度一般為8-10厘米,稻草方向與畦邊垂直,稻草基部與頂部相接,整畦覆蓋,要求厚薄均勻,不留空隙。如果蓋得不均或太薄,易發(fā)生漏光,當薯塊長大后,一見光便會出現(xiàn)綠皮,影響商品性;也不能蓋得太厚,最厚不宜超過15厘米。同時,應避免稻草互相交錯、纏繞,以免影響出苗。
田間管理:播種后一般靠降雨保持土壤濕潤,若前期遇到秋旱,則應灌“跑馬水”確保出苗,達到齊苗、壯苗。覆蓋的稻草會抑制雜草生長,減輕馬鈴薯植株的病害,故可以不施用農藥、不中耕、不施追肥、不除草,一般的小草和稻茬不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若有大草,可用腳踩倒或鋤去,不必使用除草劑。
分批采收:覆蓋稻草后,馬鈴薯就會長在畦面上,只要撥開稻草便可揀收,即使有少數(shù)薯塊入土,也很容易采收。同時,可根據市場行情和薯塊大小分批采收,先收大的,余下的小薯塊蓋好稻草還能繼續(x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