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wù)號

薄皮甜瓜細菌性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10-20
核心提示:薄皮甜瓜株型小,葉色深綠,小果型,果皮光滑而薄,肉質(zhì)細軟或松脆多汁,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近年來,薄皮甜瓜細菌性病害的發(fā)生呈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植效益的提高。
     薄皮甜瓜株型小,葉色深綠,小果型,果皮光滑而薄,肉質(zhì)細軟或松脆多汁,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近年來,薄皮甜瓜細菌性病害的發(fā)生呈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植效益的提高。
 
一、青枯病
 
    1、癥狀:甜瓜青枯病又稱細菌性枯萎病、萎蔫病。主要危害維管束。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暗綠色病斑,葉片僅在中午萎蔫,早、晚尚可恢復(fù),該病擴展迅速,僅3-4天整株莖葉全部萎蔫,且不能恢復(fù),葉片逐漸干枯,造成全株死亡。橫剖維管束,用手擠壓切口處可見大量白色細菌濃溢出,不同于枯萎病。
 
    2、病原和發(fā)病條件:病原為嗜維管束歐文氏菌,又稱黃瓜萎蔫病歐文氏菌,屬細菌,最適生長溫度25-30℃,最高34-35℃,36℃以上不生長,最低生長溫度8℃。該病是系統(tǒng)性侵染的維管束病害,由黃瓜甲蟲傳播,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有時也可從莖基部侵入。
 
    3、防治方法
 
    ⑴選用抗病品種:如龍?zhí)?號、白沙蜜、青州銀瓜等,種子可用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或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90分鐘或100萬單位硫酸鏈霉素500倍液浸種120分鐘,沖洗干凈后催芽播種。
 
    ⑵無病土育苗:苗床土選用3年以上未種植瓜類作物的大田土,并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生長期及收獲后清除病葉,及時深埋。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減少化肥施用量,提倡施用生物菌肥。
 
    ⑶藥劑防治:于發(fā)病初期或蔓延開始期噴灑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每畝用對好的藥液60-70升,連防3-4次,此外也可選用硫酸鏈霉素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二、細菌性軟腐病
 
    1、癥狀:主要危害果實,有時也危害莖部。初期病部呈現(xiàn)水漬狀深綠色斑,擴大后稍凹陷,病部發(fā)軟,逐漸轉(zhuǎn)為褐色,病斑周圍有水狀暈環(huán),從病部向內(nèi)腐爛,散發(fā)出惡臭味。莖部染病,主要從傷口侵染,病斑呈不規(guī)則形水漬狀,向內(nèi)軟腐,病部出水,嚴重的莖爛斷,導(dǎo)致病部以上枯死。
 
    2、病原和發(fā)病條件:由胡蘿卜軟腐歐氏菌侵染所致,此菌是胡蘿卜軟腐致病變種,屬細菌。生長適溫24-28℃,最高39℃,最低4℃,病原菌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經(jīng)傷口或自然裂口侵入,靠接觸傳播蔓延,陰雨天或露水未落干時整枝打杈,或蟲傷多發(fā)病重。
 
    3、防治方法
 
    ⑴合理輪作:實行與非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重病地實行3年以上輪作。及時清潔田園,尤其要把病瓜清除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⑵培育壯苗,適時定植,合理密植:山東各地大拱棚種植一般在2月中下旬育苗,苗齡35-40天,3月中下旬定植,每畝定植2000-2500株即可。
 
    ⑶保護地栽培要加強放風,防止棚內(nèi)溫度過高:大拱棚種植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露地茬栽培雨季及時排水,尤其要防止田間積水。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瓜絹螟等蛀果害蟲,另外整枝、打杈時要選晴天中午進行,使傷口盡快愈合,防止傷口感染,導(dǎo)致病菌侵入。
 
    ⑷藥劑防治:澆水前或雨前雨后及時噴灑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畝噴對好的藥液50升,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收獲前4天停止用藥。
 
三、細菌性角斑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葉片染病病斑呈圓形或多角形,水浸狀,灰白色至灰褐色,后期中間變薄或脫落穿孔,病斑上常有菌液溢出。果實染病初現(xiàn)圓形或近圓形水浸狀凹陷斑,綠褐色,有的數(shù)個病斑融合成大斑,變?yōu)楹稚梁诤稚p的皮層腐爛或開裂,嚴重的內(nèi)部組織腐爛,病菌侵入種子,致種子帶菌。莖部染病,侵染點出現(xiàn)水浸狀小點,沿莖溝縱向擴展,呈短條狀,嚴重的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逐漸變褐干枯,表層殘留白痕。
 
    2、病原和發(fā)病條件:由丁黃瓜角斑病假單胞菌所致,屬細菌。生長適溫24-28℃,最高39℃,最低4℃,48-50℃經(jīng)10分鐘致死。病原菌在種子內(nèi)、外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由葉片或果實傷口、自然孔口侵入,生產(chǎn)上如播種帶菌種子,出苗后子葉發(fā)病,病菌在細胞間繁殖,甜瓜病部溢出的菌膿,借雨水、結(jié)露及葉緣吐水滴落、飛濺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復(fù)侵染。發(fā)病溫限10-30℃,適溫24-28℃,適宜相對濕度70%以上易發(fā)病,病斑大小與濕度相關(guān),夜間飽和濕度持續(xù)6小時以上,葉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濕度低于85%,或飽和濕度持續(xù)時間不足3小時,病斑小;晝夜溫差大,結(jié)露重且持續(xù)時間長,發(fā)病重。在田間澆水次日,葉背面出現(xiàn)大量水浸狀病斑或菌膿。有時,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該病發(fā)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
 
    ⑴浸種殺菌:瓜種可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干后催芽播種,還可用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或40%福爾馬林150倍浸90分鐘,或100萬單位的硫酸鏈霉素500倍液浸種120分鐘,沖洗干凈后催芽播種。
 
    ⑵合理輪作:無病土育苗,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生長期及收獲后及時清除病葉,焚燒或深埋。保護地栽培遇有陰雨天氣,夜間也應(yīng)通風降濕,但不宜澆水。早晨澆水后要注意把棚溫提高到30℃,維持90分鐘左右,再放風降溫排濕,然后再提溫,避免濕度升高,導(dǎo)致病害發(fā)生、蔓延。澆水時水走地膜下面,水滲下后地膜又緊貼地面,避免了空氣濕度增加。澆水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忌陰雨天澆水,要做到因時、因地、看苗情及對水分需求,確定澆水量和間隔天數(shù)。
 
    ⑶開展預(yù)防性藥劑防治:于發(fā)病初期或蔓延開始期噴灑72%農(nóng)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400倍液,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混發(fā)時可噴灑60%·琥乙膦鋁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對兼治兩病有效,每畝噴對好的藥液60-70升,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編輯:foodqa

 
分享: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676 second(s), 73 queries, Memory 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