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高校實驗室火災爆炸事故屢屢發(fā)生。筆者認為,目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短板。
首先,尚未形成有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許多不足。比如一些實驗室;酚蓚人申購,有的實驗室沒有危化品領用、存放和使用記錄;學校不能完全掌握各實驗室的;窋(shù)據(jù);部分高校缺乏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或者約束力弱;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業(yè)務部門安全管理職責不清,缺少專職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更為突出的是,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的缺失,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需進行的安全培訓與考核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其次,安全投入少。重科研成果輕過程管理,導致有些高校經費主要集中于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安全投入被忽視。部分高校擴招后,實驗室安全投入速度遠未跟上擴招速度,經常由一位老師帶幾十名學生,實驗室安全資源嚴重不足,一屋多用、一物共用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
再其次,師生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薄弱。部分師生麻痹大意,懷有“自負”心理,很容易引發(fā)事故,實驗室的現(xiàn)實隱患隨處可見:禁忌試劑混雜堆放、氧氣瓶與氫氣瓶混存、實驗區(qū)與辦公區(qū)重疊;學生在實驗室內進食、休息,做實驗不佩戴防護用具;實驗方案與操作規(guī)程隨意變更,安全通道堵塞。還有人錯誤地認為,高校實驗室的;酚昧考胺磻(guī)模等遠不及工廠,即便實驗出現(xiàn)一些紕漏也無大礙。
提升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事故隱患,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采取針對性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機制
針對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主體模糊不清、學生在從事實驗研究過程中的法律地位和責任存在“模糊地帶”的問題,有必要從頂層設計方面厘清高校管理層與師生、員工之間的安全法律關系和職責,其中包括各方具體的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等等。建立健全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體系,確立涉及實驗室的全員安全責任制,成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勢在必行。
加快針對實驗室安全的強制性標準規(guī)范的制定和應用,借助社會和行業(yè)力量,引入實驗室安全預評估機制,通過第三方機構開展實驗室安全審計、安全現(xiàn)狀評估、指導提升等服務也是可取之策。
同時,負有安全監(jiān)管職責的政府部門應本著“三管三必須”原則,定期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履職盡責狀況開展量化評估和督促。
保障實驗室的安全投入
制定實驗室安全專項資金提取和使用辦法,設置專用賬戶、專款專用,統(tǒng)籌高校實驗室安全專項投入。 由高校主要負責人牽頭,科學規(guī)劃校區(qū)內各類實驗室的布局和分布,根據(jù)各實驗區(qū)域定位功能的不同,合理分配實驗室資源,統(tǒng)籌管理各實驗區(qū)域的安防、技防、消防等。
特別建議以高;蚋咝B(lián)盟的方式,在具備基礎條件的地區(qū)建設專用實驗基地,在基地中按照規(guī)范要求建設標準實驗室,將高危、不宜在校區(qū)內開展的實驗研究項目轉移至實驗基地中進行。實驗基地可以獨立法人的形式經營,聘用專業(yè)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維護人員,專職負責基地運營。
另外,根據(jù)目前高校危化品供應、儲存等安全管理上的老大難問題,建議以高校或高校聯(lián)盟的方式與具備能力的第三方單位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由第三方合作單位在具備條件的校外區(qū)域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建立并運營專用的藥劑或危化品庫房。
按照高校需求儲存、供應并管理這些實驗室物資,根據(jù)高校的要求定時、定量配送到指定的實驗室。對于劇毒、易制爆等高危物品,要求第三方合作單位實行定時、定量、定點的配送,且對實驗完畢后剩余的高危物品實施即刻回收,堅決不在高校實驗室留存高危物品,減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壓力。
此外,高校要建立統(tǒng)一的;返葘嶒炇椅镔Y采購平臺,并與第三方合作單位的配送平臺有機銜接,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統(tǒng)籌進行高校;返葘嶒炇椅镔Y的管理,借助網絡智能化采購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每一瓶;愤M校的流向監(jiān)控,徹底消除高校中的;钒踩[患。
加強師生員工教育培訓
安全工作的根基在于人,教育培訓是提高人員安全素質的根本手段?梢越柚咝XS富的教育資源,開設相關的實驗室安全工程或安全管理課程,作為理工科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納入學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建立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加大師生員工的安全培訓和考核力度,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
從具體措施上來講,可以在高校中建立一套實驗室安全考核準入制度,針對不同學院、學科,甚至不同實驗室的具體安全要求,建立相應的題庫,對即將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實施嚴格的考核準入制。實驗室中的師生不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對象,而且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受益者,通過制度約束、文化引領、教育培養(yǎng)等多種手段,將師生的“要我安全”,變成主動的“我要安全”,逐步轉化成為“我會安全”,實現(xiàn)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