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節(jié),秋高氣爽,這時的氣溫也冷暖適中,人體經過暑熱的消耗后,漸漸趨于生理平衡,人體各系統(tǒng)生理相應發(fā)生變化,出汗減少了,體熱的產生和散發(fā)以及水鹽的代謝也恢復了相對的平衡;消化功能基本恢復常態(tài);心血管負擔減輕,人體能量代謝達到基本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而,機體到了一個周期性的休整恢復階段。但是,秋季來臨,陽氣日退,陰寒日升,氣候逐漸轉涼。入秋以后,雨水稀少,天氣干燥,中醫(yī)學認為“燥”為秋季之元氣。秋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以致出現(xiàn)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現(xiàn)象,此即醫(yī)學上所說的“秋燥癥”。秋季由于氣溫多變,秋燥、秋乏、秋寒等氣候變化的影響,引起了人體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為增強人體調節(jié)機能,適應多變的氣候,在飲食上應采取應變措施,以預防上述各種疾病的發(fā)生。
秋季飲食營養(yǎng)原則
中醫(yī)認為, 燥為秋季的主氣. 稱為 “秋燥”。 其氣清肅, 其性干燥。
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干”,常見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破裂等癥。秋季飲食究竟應怎樣養(yǎng)生呢?
◎ 防燥養(yǎng)陰
秋季飲食以防燥養(yǎng)陰、滋陰潤肺為準繩。古代最著名的營養(yǎng)專著《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事實證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血的作用。
◎ 少辛增酸
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蔥、姜、蒜、辣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 新鮮蔬菜等。因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以防肺氣太過,損傷了肝脾功能。
◎ 經常食粥
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的方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生地汁粥、麻仁栗子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 適時進補
根據秋季的特點,除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川貝、胖大海等。原則是宜滋潤,忌耗散。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秋天更要注意養(yǎng)陰,可用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