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新員工入職,最佳的微生物、無菌知識培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08  來源:食品實驗室服務
核心提示:食品企業(yè)對入職新員工該如何進行微生物、無菌知識培訓!
微生物及無菌知識培訓
 
一、前言
 
  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到處都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氣中,微生物達800~ 3500個/m3,在土壤中達1~500*108個/g,在嚴重污染的水中可達107個/mL。( 飲用水要求細菌總數≤100個/mL,大腸桿菌≤3個/mL。經水塔或貯水池貯存后,短期內可繁殖至105~106個/ml。)人的頭皮上有140萬個/cm2,兩手上約有4~40萬個,1g指甲污垢38億個,1g糞便可達10~1000億個。
 
  可以說微生物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許多以前被人們認為是極端(高溫、高壓、強酸、強堿、低溫等)甚至是致死的環(huán)境,現(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生活著各種類型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事實說明,微生物有特別頑強的生存、繁殖和變異能力來適應環(huán)境。
 
  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的對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無益也無害。但在藥品生產過程中,不可能對環(huán)境中的各種微生物加以區(qū)別對待,為保證食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對其進行控制?諝庵械奈⑸锒鄶蹈街诨覊m上,或以芽孢形式懸浮于空氣中,1μm以下者處于懸浮狀態(tài),10μm以上者會逐漸沉下來而形成菌塵。所以也要對塵粒進行控制。
 
  人是潔凈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鐘向周圍排放1000個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為750個以上。穿無菌服時,靜止時的發(fā)菌量為10~ 300個/min,一般活動時發(fā)菌量為150~ 1000個/min,行走時發(fā)菌量為900~ 2500個/min?人砸淮伟l(fā)菌量為70~700個/min,噴嚏一次為4000~60000個/min。所以在潔凈室中,人的數量和活動應有特別嚴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簡介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huán)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另一方面,中極少數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發(fā)病快、死亡率高、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嚴重危害著人民健康。
 
  微生物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體形微小 (直徑小于1mm)、結構簡單、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生物。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tǒng)的概念,界線有時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并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點:①體積小,面積大;②吸收多,轉化快(2000倍體重/h) ;③生長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 ;④易變異,適應強;⑤分布廣,種類多(10萬種以上)。
 
  微生物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1.真核細胞型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2.原核細胞型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
 
  3.非細胞型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濾器。病毒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三、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
 
  1.細菌(原核單細胞生物)
 
  細菌按形狀可分為:球菌(0.5~2μm) 、桿菌(長1~5μm, 寬0.3~1μm) 和螺形菌(大小與桿菌相似)。
 
  按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的不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表面含較多的磷壁酸,會產生外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表面多含脂蛋白和脂多糖,會產生內毒素(即熱原),如大腸桿菌。
 
  細菌一般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的還有莢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等特殊結構。
 
  細菌一般為無性繁殖,以二分法繁殖,兒十分鐘或1~2小時分裂次。
 
  資料:關于芽孢
 
  在溫度逐漸降低或營養(yǎng)缺乏時,芽胞桿菌屬(如炭疽桿菌)及梭狀芽胞桿菌屬(如破傷風桿菌)能在菌體內形成一個折光性很強的不易著色小體,稱為芽胞,芽胞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細菌,并非細菌的繁殖體,當環(huán)境適宜時,可恢復生長繁殖。
 
  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廣泛,要注意防止污染。芽胞的抵抗力強,對熱力、干燥、輻射、化學消毒劑等理化因素均有強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將其條死。有的芽胞可耐100C沸水煮沸數小時。
 
  殺滅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當進行消毒滅菌時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殺死作為判斷滅菌效果的指標。
 
  2.霉菌(絲狀真菌的通稱,真核多細胞生物)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在培養(yǎng)基上長成絨毛狀或棉絮狀的菌絲體的真菌統(tǒng)稱為霉菌。
 
  霉菌細胞呈狹長的管狀,稱為菌絲,菌絲直徑比細菌、放線菌大,約2~10um。菌絲分枝連接,交錯集合在一起的總體稱為菌絲體。
 
  霉菌大多數是多細胞微生物,菌絲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組成。細胞壁很薄,往往在表面產生色素,使菌落出現(xiàn)各種顏色。
 
  霉菌靠孢子繁殖,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方式,以無性繁殖為主。有些真菌可用釀酒造醬,或用于發(fā)酵生產檸檬酸、葡萄糖酸、酶、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 ;少數真菌能引起各種真菌病。真菌產生的真菌毒素(如黃曲霉素)有毒。
 
  3.酵母菌(真核單細胞生物,屬真菌)
 
  酵母菌以單細胞存在,呈圓形、卵圓形和香腸形,比細菌天,細胞長5~ 30um,寬1~5um。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等。
 
  酵母菌的增殖分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個階段,有三種方式:芽殖、裂殖、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重要的工業(yè)微生物,用于釀酒,生產單細胞蛋白、B族維生素、核酸、輔酶A、細胞色素C等。一般對人體無害。
 
  4.放線菌(原核單細胞生物)
 
  放線菌有生長發(fā)育良好的菌絲體,呈分枝狀,菌絲寬為0.2~1.2um,革蘭氏陽性。其內部構造與細菌相似,無完整的細胞核。菌落常星幅射狀,因此稱放線菌。
 
  繁殖方式為無性孢子 繁殖。最適pH6.7~7.5, 溫度25~ 30°C。
 
  放線菌可用于生產抗生素、維生素和酶類,少數可引起人畜放線菌病。
 
  5.病毒
 
  病毒是一類體積十分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沒有產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只能在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在所有其它生物中都有病毒寄居。病毒是最常見的致病微生物,人類傳染病中大約75%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體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病毒體積微小,最大直徑300nm (如牛痘病毒),最小直徑20nm(如口蹄疫病毒) ,絕大多數在150nm以下,能通過細菌濾器,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看不見,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放大數千至數萬倍才能看見。形態(tài)多呈球形,少數為桿狀或磚形。噬菌體(細菌病毒)有呈蝌蚪狀的。
 
四、微生物的營養(yǎng)
 
  1.水分:
 
  水占細胞漿的70%~ 90%,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只有在含水的環(huán)境中微生物才能存活。但也有人發(fā)現(xiàn)在無水碳氫化合物中微生物可長期存活。
 
  2.碳源:
 
  碳源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有些微生物的碳源必須來自有機碳化合物如糖、蛋白質、脂肪、有機酸等(同時利用其化學能),屬異養(yǎng)型;有些微生物不需有機碳化合物,以CO2為碳源,屬自養(yǎng)型(分為光能自養(yǎng)型和化能自養(yǎng)型)。
 
  3.氮源:
 
  氮是組成蛋白質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4.無機鹽類:
 
  細菌所需無機鹽包括磷、硫、鎂、鐵、鉀、鈉、鈣、氯、錳、鋅、鉆、銅等。其中磷、硫、鎂、鉀、鈉、鐵需要量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長因子:
 
  生長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類營養(yǎng)物質包括維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五、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1.營養(yǎng)物:
 
  2.pH值:
 
  各種微生物都有其最適宜的pH值,大多數細菌最適pH6.8~7.4,但一般有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長,少數細菌能在極端pH值范圍內生長。真菌適于pH值3~6的微酸性環(huán)境,但在2~10也可生長。
 
  3.溫度:
 
  微生物適于生長繁殖要有適宜的溫度,當超過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溫度時,即停止生長或死亡。一般細菌最適溫度為30~40℃,真菌為20~30℃。
 
  4.氧氣:
 
  大多數細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環(huán)境中才能生長),少數細菌是厭氧菌(在無氧環(huán)境中才能生長),有些細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厭氧的,在有氧或無氧環(huán)境中都能生長繁殖。
 
  5.滲透壓:
 
  微生物細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樣是一種半透膜,可讓水自由通過,對溶質則有選擇性。由于細胞壁的保護,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滲透壓的水中。而在高滲溶液(如高濃度的鹽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細胞會脫水并停止生長繁殖。但也有一些專性耐高鹽細菌只有在高鹽(10~15%)條件下才生長。
 
  6.表面張力:
 
  表面活性劑可降低表面張力它是影響細菌生長的因素之一。很多革蘭氏陰性菌,特別是大腸菌群可很好地在表血活性劑包圍的介質中生長,而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在表面張力低時(0.05N/m)不能很好生長。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對很多有機體有毒性,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毒性很小,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幾乎沒有毒性,并可成為某此微生物的營養(yǎng)物。
 
六、消毒與滅菌
 
  消毒和滅菌兩個詞在實際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實它們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消毒是指應用消毒劑等方法殺滅物體表面和內部的病原菌營養(yǎng)體的方法,而滅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和內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無菌狀態(tài)。
 
 。ㄒ唬┫臼侵笟缁蚯宄齻鞑ッ浇樯系牟≡⑸铮怪_到無害化的處理。根據有無已知的傳染源可分預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據消毒的時間可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二)滅菌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達到無菌程度。經過滅菌的物品稱“無菌物品”。
 
  消毒與滅菌是兩個不同的要領。
 
  滅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卻不能代替滅菌。消毒通常用于實驗室檢測環(huán)境、人員手部等,滅菌通常用于檢測用具、檢測試劑等。
 
常用滅菌法
 
1、干熱滅菌法
 
  常見的有火焰、燒灼、干烤和紅外線滅菌等。
 
 、倩鹧妗:通常用于實驗室無菌操作中金屬或其它耐火材料制成的器具的滅菌。
 
  ②干烤和紅外線:利用干熱空氣或熱輻射進行滅菌。一般135~ 145℃需3~5h, 160~ 170℃需2h以上,170~ 180℃需1h以上,180~ 200℃需0.5~1h。除熱原則需250℃ 30min,或200℃ 45min, 180℃ 2h。
 
  空氣傳熱慢,穿透力不強,故干熱滅菌時間長。
 
  干熱滅菌時烤箱內裝入物品應留有空隙,以利空氣流動,否則使箱內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
 
2、濕熱滅菌法
 
  通過熱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質變性而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濕熱穿透力強,滅菌效果較干熱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滅菌:常壓下沸水和蒸汽的溫度是100℃,般處理30~60min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但不能完全殺滅芽孢。此法適用于不能高壓蒸汽滅菌的物品。
 
 、诘蜏亻g隙滅菌(巴斯德滅菌法):將物品先用60~ 80℃加熱(或煮沸) 1h, 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溫過夜),使其中殘存的芽孢萌發(fā)成繁殖體,再用以上條件滅菌,如此反復三次。本法適用于不耐高溫或高溫下易變質的物品,但很費時。
 
 、鄹邏赫羝麥缇(熱壓滅菌法) :超過一個大氣壓時,水的沸點高于100℃,反之亦然。
 
  高壓蒸汽滅菌就是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滅菌效果最好。它簡便、經濟、可靠、無毒,是最可靠、應用最廣泛的滅菌法。此法適用于耐高溫和潮濕的物品。常用條件為:
 
  115.5℃   30min
 
  121.5℃   20min
 
  126.5℃   15min
 
  注意事項:
 
  a.必須完全排出滅菌器內的空氣。否則會影響滅菌器內溫度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
 
  b.注意被滅菌物品的溫度。滅菌器內溫度與被滅菌物品的溫度般是一致的,但在蒸汽輸入過快時,后者可能低于前者,所以升溫時要有一定的預熱時間。另外,降溫過快易引起玻璃炸裂。因此,對于一種滅菌產品,應制定固定的滅菌曲線(象凍干曲線樣)。
 
  c.定期檢查滅菌器內溫度的準確性。
 
3、化學滅菌法
 
  利用化學試劑形成的氣體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滅菌劑為環(huán)氧乙烷(又稱氧化乙烯)。
 
4、濾過除菌法
 
  利用細菌不能通過致密具孔濾材的原理,除去對熱不穩(wěn)定的藥品溶液或液體物質中的細菌的方法。過濾法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體和病毒。
 
  過濾除菌的效果與濾膜的性能、孔徑的大小、密度、濾膜的厚度等因素有關。
 
  濾過除菌法要求最終過濾的濾膜孔徑為0.22pm。由于各廠家生產的相同規(guī)格的濾膜質量并不一致,為了保證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應檢查濾器的完好性(如壓力維持試驗或起泡點試驗)。一個過濾器的使用時間應根據品種驗證后確定,一般不應超過8小時。
 
5、輻射滅菌法
 
  輻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電磁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微波;一種是電離輻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電離的X射線、y射線。
 
  ①紫外線:紫外光波長在136~ 390nm之間,其中260nm左石能破壞核酸,殺菌作用最強。
 
  另外,空氣中的氧受紫外線照射后,可微量轉變?yōu)槌粞豕餐饸⒕饔谩W贤饩消毒的效果與光源的功率、光源與被照射物的距離、照射時間、溫度和濕度等因素有關。我國規(guī)定紫外燈照射強度在距離1m處不低于70pW/cm2(以紫外線測強儀測定)
 
  在操作面上要求強度達40μW/cm2以上。一般每10m2裝30W燈管1支,工作前開30~ 60min。紫外燈的輸出功率隨使用時間增加而降低。國產紫外燈的平均壽命(點到70%額定功率的時間)一般為2000h,超過平均壽命時,就達不到預期效果,必須更換。
 
  紫外線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一般包裝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紙等。玻璃能強烈吸收小于350nm的紫外線,石英玻璃能吸收小于200nm的紫外線。因此,它主要用于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特制的紫外燈裝置也可用于水的消毒。
 
 、诩t外線:通過加熱碳化硅板產生的輻射熱能,由空氣傳導加熱滅菌。如紅外線烤箱,溫度可達180℃左右。熱效應特點是由表及里。
 
 、畚⒉:微波滅菌主要是因其熱效應。微波加熱升溫快,溫度高且均勻,殺菌作用強。熱效應特點是由里及表。不同性質的物品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其熱效應和消毒效果也不同。
 
  微波有一定穿透力,但不強。微波對人體有害,要注意防護。
 
 、60Co滅菌:放射性同位素60Co (或137Cs)衰變時可放射出y射線,p射線的能量高、穿透力強,可使細胞內各種活性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從而使細菌損傷或死亡。經60Co輻射滅菌的物品溫度升高很少,一般僅約5℃,故又稱“冷滅菌”
 
  60Co輻射存在兩個方面的安全問題:一是輻射的直接作用。y射線對人體細胞同樣有害;二是經過輻射的食品、藥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國農業(yè)部食品安全實驗室用輻射處理的雞肉喂飼小鼠,發(fā)現(xiàn)患**腫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損害。因此60Co輻射用于食品和藥品都應經過安全試驗,進行科學的、全面的評價,高劑量的輻射藥品更應慎重。
 
  美國藥典規(guī)定25kGy為有效滅菌劑量。1997年我國衛(wèi)生部頒發(fā)了60Co中藥滅菌標準,該標準限國內流通中藥可用60Co輻照滅菌,規(guī)定了允許輻照的藥材和中成藥的品種和劑量。
 
六步洗手法
 
  科學的六步洗手法是在平時防止交叉污染的關鍵。現(xiàn)做以下介紹: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進行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進行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進行摩擦。
 
  第四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進行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jié),在另一手掌心進行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一手指尖在另一手掌心進行轉動,交換進行。
 
  注意要全程用流水清洗。
 
人員無菌意識培訓
 
1、GMP對衛(wèi)生的要求
 
  人是永不休止的恒定污染源
 
  人體自身產生的微粒、微生物
 
  人體攜帶的微粒、微生物
 
  運動、操作等產生的污染









  人員不能滅菌除菌,
 
  人員不能消毒,
 
  人是污染潔凈室的主要威脅
 
2、穿無菌衣時,靜止時的發(fā)菌量為10~300個( min/人)
 
  進入潔凈室的人員必須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戴無菌手套等)
 
  對鏡進行整衣,盡可能的包裏身體的全部以減少發(fā)菌量和發(fā)塵量。
 
  減少走動,活動幅度要小,拿東西要輕拿輕放
 
  不按規(guī)定進行著裝的人員、未按規(guī)定清潔的物品禁止進入潔凈區(qū)。
 
  生產人員不得裸手直接接觸藥品, A級潔凈區(qū)內操作人員不得裸手操作,并定時消毒。
 
  其他操作人員以及稱量人員一定要有無菌意識操作,戴手套后不得任意接觸其它物品,按規(guī)定進行手消毒。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yè)的SC咨詢指導、企業(yè)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lián)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lián)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lián)系人
  • 聯(lián)系人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