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guān)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shù)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農(nóng)作物專題 » 正文

草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2-27
核心提示: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中能結(jié)漿果的栽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Fragaria ananassa Duch.,別名鳳梨莓。染色體數(shù)2n=8x=56。每100g漿果含水分89.9-93.0g、全糖4.8-10.3g、有機酸0.65-1.14g、果膠1.0-1.7g及維生素C50.9-120.6mg。主要用于鮮食、制醬,也可釀酒、榨汗

草莓.jpg (42569 bytes)

     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中能結(jié)漿果的栽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Fragaria ananassa Duch.,別名鳳梨莓。染色體數(shù)2n=8x=56。每100g漿果含水分89.9-93.0g、全糖4.8-10.3g、有機酸0.65-1.14g、果膠1.0-1.7g及維生素C50.9-120.6mg。主要用于鮮食、制醬,也可釀酒、榨汗或作糕點、糖果及冷飲的調(diào)料。以歐洲、美洲諸國及日本栽培較多,中國以東北、華北、華東為主,西北、西南較少。鮮果產(chǎn)量以美國居首,其次為日本、墨西哥及波蘭。
 
     起源與傳播:原產(chǎn)亞洲、美洲和歐洲,有10余個種。公元前200多年羅馬人栽培2倍體野生莓(F.vesca L.),14世紀傳入英、法,F(xiàn)栽培的草莓是由美洲8倍體種弗州莓(F.virginiana Duch.)與智利莓(F.chiloensis Duch.)雜交選育而成。美國于18世紀末從西歐引進,與當?shù)仄贩N雜交,育成哈維(Hovey)、選出霍華德17(Howard 17)等品種。日本于1894年從法國引進“General Chanzy”,于實生種中選出早熟品種“福羽”等。中國有野生種子7-8個,分布在東北及西北山地,據(jù)明代李時珍撰《本草綱目》(1551-1578)中記載,中國15世紀前已開始栽培野生莓,18世紀中葉從英、法等國引進栽培種。

    植物學性狀: 初生根自短縮莖發(fā)生,具多數(shù)側(cè)根與根毛,分布在30cm表土層內(nèi),新根白色,老化變褐。莖短縮,稱短莖。節(jié)間甚短,葉腋抽出匍匐莖,可形成分株。三出復葉,偶有4-5小葉者,小葉圓或橢圓形,葉緣鋸齒狀,葉序2/5。花白色、兩性,偶有雌蕊或雄蕊退化現(xiàn)象,有限二出聚傘形花序,花序上花柄、花和小花柄總稱為花簇或花穗。果實圓或卵圓形。果實由花托發(fā)育而成,上面著生瘦果,含種子一粒。

    分類與品種:按適應性分為耐寒型和喜溫型。耐寒型品種休眠期長,不耐熱。短莖粗,葉片厚、有光澤、深綠色,具常綠性,葉柄粗圓,花大,果色淺紅,香味較差,適于寒冷地區(qū)和露地栽培。如費爾法克斯、霍華德17、達娜等品種。喜溫型品種休眠期短,耐熱。短莖細,葉片薄、無光澤、色淡綠、遇寒枯萎、葉柄細長、有縱溝,花中等大,果色深紅至緋紅,味香,適于溫暖地區(qū)和保護地栽培。如福羽、春香等品種。中間型品種有葛氏種生、寶交早生、麗紅等品種。 
 

    生長發(fā)育與漿果形成:草莓的生育過程可分為繁苗期、花芽分化期及休眠期。

    繁苗期:適溫為20-25°C,地溫18-23°C,空氣相對濕度75-95%,12-17小時光照與20000-22000勒克斯的光照強度。

    花芽分化期:主導因素是溫度和日照長短,其次為碳/氮(C/N)比。溫度影響大于日照。多數(shù)品種需5-10°C的溫度,與日照長短無關(guān);10-24°C(適宜17°C)、8-12小時日照及5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強度條件下分化花芽;30°C以上、5°C以下不能分化花芽。四季性草莓品種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能分化花芽。苗期C/N比值高時能促進花芽分化。中國華北平原分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此期氣溫在17°C以下,日照時間少于12小時,偶遇冷秋與暖冬之年,花芽分化期長,花芽優(yōu)良,易獲豐產(chǎn)。同緯度高海拔的山地比平原氣溫低,花芽分化期早。在冷涼地區(qū)、冷涼季節(jié)育苗或采取其他降溫措施,均可促進提早分化花芽。

    休眠期:植株在5°C以下低溫和12小時以下短日照時便進入休眠。休眠后新葉變小,葉柄短縮,不發(fā)生匍匐莖,全株近地面矮化平向生長,花、果小,此為生理休眠;當生理休眠解除,氣溫仍低時,便過渡到被迫休眠。春季溫度升高、日照增長,植株恢復生長。休眠期和長短依品種而不同,按5°C以下積溫計算,喜溫品種需50-300小時、中間型品種300-600小時、耐寒品種600-1000小時或更多。在難于滿足解除休眠所需低溫量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為阻止植株進入休眠,可采取保溫、補光兼赤霉素處理的方法。

    草莓開花適溫15-24°C,果實發(fā)育適溫18-22°C、夜溫6-12°C、地溫18-20°C空氣相對濕度75-95°C、光飽和點20 000-22 000勒克斯、光補償點500-1 000勒克斯。由開花到果實成熟需積溫600°C。

    栽培技術(shù):草莓植株能連續(xù)生長10年以上,但第一二年植株生長勢最強和產(chǎn)量最高。因此,一般采取隔年更新或更株換苗方法栽植。更新是在采收后,交錯疏行或疏株,留出空隙施肥、展蔓,促進發(fā)生新株;更株換苗是每年育苗并重新栽植。草莓有露地和保護地栽培兩種。露地栽培節(jié)省設(shè)備和勞力,但難于達到周年生產(chǎn);在高緯度和多雨地區(qū)采用保護地栽培,便于人為調(diào)節(jié)草莓的產(chǎn)銷季節(jié),但要求技術(shù)水平高、初期設(shè)備耗資大。

    利用草莓營養(yǎng)株繁殖,要求繁殖母株無病毒、無線蟲。用組織培養(yǎng)脫毒方法,可繁育無毒種苗。老株育苗分春苗和夏苗。春苗繁苗期長,繁苗率高,適用于保護地栽培。春暖時定植母株,摘掉花蕾,伸蔓生長。分苗時斷取匍匐莖上的子苗,按大小分級,剔除老、弱、病苗,按12-15×12-15cm株行距栽植。夏苗苗齡短,不易老化,適用于露地栽培。在前茬草莓采收結(jié)束后,在原畦疏行、疏株,空隙留作展蔓和子苗生長。

    草莓喜富含有機質(zhì)的微酸性砂壤土。每畝施肥量:氮約13kg、磷13-17kg、鉀13-17kg,其中基肥約占總量的80-90%。追肥多采用復合肥。畦式有高畦、壟和平畦。畦寬1-2m,栽苗2-7行,行株距為40×15-30cm,畝栽苗5000-6600株。草莓定植后在畦面鋪地膜或稻草,保持果實清潔。及時摘除枯葉、病葉、多余側(cè)芽及早期發(fā)生的匍匐莖。采收宜在氣溫較低的清晨,注意勿傷果面。采收后于冷室內(nèi)按大小、品質(zhì)分級、裝盒,在4°C左右冷庫中預冷。

    貯藏與加工:草莓果實不耐貯運,4°C以上易感灰霉病和軟腐病。商業(yè)氣調(diào)一般可貯藏2-7天。0°C時能保存10天左右,過期失去光澤、果面收縮、質(zhì)量下降。做貯備加工原料和餐用的果實,可經(jīng)25-30°C4-6小時速凍,貯于-18~-22°C冷庫中長期保存。亦可加工成果醬。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19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