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鈴薯晚疫病。為真菌性病害,典型癥狀是染病葉面有黃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剛干時葉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溫度為20-24℃,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該病為氣流傳播,擴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幾天的時間,薯苗就會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并可引起田間和貯藏期間大量爛薯。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現后及時噴施25%的甲霜靈500-800倍液,也可灌蔸。土壤濕度大和小雨天也可用1:40的甲霜靈與細干土或煤灰拌勻后施于根部。
二、青枯病。為細菌性病害,其典型癥狀是植株急性萎蔫,莖基部維管束變黃色或黃褐色,塊莖芽眼變淺褐色或褐色,重者芽眼流膿,塊莖腐爛。該病目前尚無有效藥劑防治,主要措施是杜絕傳染源。一是精選健康種薯,整薯播種。如一定要切塊,每切一下,切刀必須用酒精消毒。二是實行輪作換茬。三是及時連土挖起病株帶出田間深埋。
三、二十八星瓢蟲。是低海拔地區(qū)的主要害蟲。幼蟲咬食葉背面葉肉,使被害部位只剩葉脈,形成透明的網狀細紋,植株逐漸枯死。防治可采取人工捕捉成蟲,摘除卵塊,在成蟲剛出現時噴施敵敵畏800-1000倍液,防效明顯。
四、地老虎。沿河、沿湖、低洼內澇地發(fā)生嚴重。主要危害幼苗,咬斷近地面的莖基部,使植株死亡。防治時,一是秋翻、秋耙,破壞其越冬場所,可殺死大量幼蟲和卵,減少越冬基數;二是中耕滅蟲,鏟除地邊、田埂邊雜草;三是設置糖蜜誘殺器或黑光燈誘殺成蟲。四是每畝用50%敵敵畏500克,加水2.5千克噴在100千克干沙上,邊噴邊拌,制成毒沙,于傍晚撒在苗眼附近,或用2.5%敵百蟲粉,每畝用1.5-2千克,拌細土10千克撒在苗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