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 一名鮒魚,收載于《名醫(yī)別錄》。供食用,亦作藥用。
性味 甘、溫,無毒。
成分 含蛋白質(zhì)13%,脂肪1.1%,以及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B,菸酸等。
功用 主虛羸,溫中下氣。主要用于利水,治水腫;燒存性治療胃腸道出血及嘔吐反胃;外用解毒、消炎、治癰瘡。
[體虛浮腫(包括慢性腎炎、營養(yǎng)不良性浮腫等)]
大活鯽魚1尾,去腸雜,另用商陸(切如豆粒大)、赤小豆各12克,填入魚肚內(nèi),用線縛定,放鍋內(nèi)(不用鹽,可加糖少許)加水,煮至熟爛,不吃魚,只飲其湯,間日服一劑,共服3—4劑,小便利即愈。
[腸風(fēng)下血,噤口血痢,走馬牙疳,齒齦衄血]
大活鯽魚1尾去腸留鱗,五倍子、明礬各6克研末,填入魚腹,以黃泥封固燒存性,研為細末(或為丸),以黃酒送下,每服3克,一日3次。
[翻胃吐食]
大鯽魚1尾,去腸留鱗,魚腹填入蒼術(shù)12克,綠礬(皂礬)6克,黃泥封,燒存性研末,每次米粥湯送服3克,一日2次。
[膈氣嘔吐(包括胃或食道癌初期)]
大活鯽魚1尾,去腸留鱗,大蒜切細,填入魚腹,紙包泥封,燒存性,研成細末(或為丸),每服3克,以米湯送下,一日2—3次。
[一切惡瘡,臁瘡、翻花瘡(乳癌)]
需先取大活鯽魚肉,加食鹽少許,搗爛,敷于患處,每3—4小時更換1次。
[各種瘡癤,癰疽]
鯽魚膏涂在紙上或布上敷貼患部,每日更換1次。
《鯽魚膏制法:取鯽瓜子(小鯽魚)90—120克,麻油500毫升,先將麻油煮沸,然后投入小鯽魚,熬至魚枯后,去渣過濾,加入黃蠟適量,俟其溶化后離火,冷凝即成軟膏備用》
[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fā)不快]
清燉鮮活鯽魚(可加鹽少許),令小兒喝湯吃魚,可使麻疹透發(fā)良好,早發(fā)早回、縮短病程、避免并發(fā)病。
[產(chǎn)婦乳汁缺少]
鮮活鯽魚1尾(約90—120克),與豬蹄爪1個同煮,連湯食之。每日1劑,連服2—3劑,可使乳汁如泉涌。
[婦女崩中帶下(包括子宮癌等)]
鯽魚或鯉魚等魚鱗甲,文火熬成魚鱗膠,每服30克,以溫酒兌水化服(四川民間資料)。
(按:此種魚鱗膠不僅能治崩中帶下,且對于血友病以及出血性諸癥均有良好作用。建議水產(chǎn)部門、魚類加工廠綜合利用,收集魚鱗,熬制魚鱗膠,供應(yīng)醫(yī)藥部門,為人民醫(yī)療服務(wù)。)
[婦女血崩]
活鯽魚1尾(約長4~5寸),去腸雜,腹內(nèi)納入當歸9克,血竭、乳香各3克,泥封燒存性,研成細末,用溫黃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次。
[腹水,浮腫(慢性腎炎、肝病腹水等)]
活鯽魚1尾,去腸不去鱗,冬瓜1個,切開一頭,去內(nèi)瓤及子,將鯽魚放入,略加姜、蔥、黃酒,再加入赤豆30克,用切開之蓋蓋好,以竹簽釘牢,放砂鍋內(nèi),加水,燉3—5小時,喝湯,吃魚及瓜,最好淡吃,或吃時略加糖醋,每日一劑,連吃或間日吃一劑,七劑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