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科山茱萸屬中的一個種,學(xué)名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Nakai.,落葉灌木或喬木。果肉供藥用,分布于中國陜西、山西、山東、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主產(chǎn)于河南和浙江兩省。
株高2-8m。樹皮淡褐色,片狀剝落,小枝圓形或帶四棱形,粉綠色,干后紫褐色。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貼毛,下面毛較密;ㄩ_放先于葉,傘形花序腋生或生于小枝頂端,花黃色。核果橢圓形,熟時深紅色;ㄆ3月至4月,果期4月至10月。
喜溫暖濕潤氣候。對溫度要求不嚴,一般在35--10℃間均可生長。宜于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栽培。一般地邊、溝邊、丘陵、半山坡等地均可種植。
種子繁殖。采后條播,行距24-30cm。10月下旬將采收的種子直接播種育苗。出苗后加強管理,施足水肥。苗高60cm左右即可定植,移栽時期,2月至3月或11月至12月,一般以須根較多時易于成活,按行株距3×2m開穴栽植,培土壓實并澆水。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次。第二年2月上旬將頂枝剪去,促使側(cè)枝生長。病蟲害有灰色膏藥病Septobasidium bogoriense、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綠腿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viridifemorata、蛀果蛾等。定植后4-5年即可開花結(jié)果,20-50年間每株約產(chǎn)10kg鮮果,50年以上每株可達20-25kg鮮果,能結(jié)果100多年。一般在9-11月間果實紅色時采收,采后先除去果柄,再經(jīng)加工去果核,將果肉干燥。加工方法有火烘法、水燙法和水蒸法,以火烘焙為好。
味酸、澀,性微溫。有溫補肝腎,澀精斂汗的功能。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自汗,盜汗,月經(jīng)過多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