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guān)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shù)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捕蟲葉 insectivorous leaf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9-12

  容易捕捉昆蟲的變態(tài)的食蟲植物葉之總稱。其形態(tài)和捕蟲機制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豬籠草(Ne-penthes mirabilis)的囊狀葉和瓶子草(Sarraceniapurpuria)的漏斗狀葉。加里福尼亞瓶子草(Darling-tonia)的管狀葉的內(nèi)腔面上,生有倒毛和粘液,昆蟲一旦落入,便無法爬出來。貍藻(Utriculariavulgaris)的囊狀葉,在其入口的小孔,有活扇密閉,通過腺毛的作用,排出內(nèi)部水分,使腔內(nèi)保持負壓,把附近的小蟲吸進小孔使其窒息。除這種特異的構(gòu)造外,還有葉面和粘毛(長毛)分泌粘性強的物質(zhì),以其粘著力來捕捉昆蟲的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以及一當受到刺激其具有粘附力的葉片和觸毛發(fā)生反應(yīng)而把昆蟲包圍住的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和捕蟲堇(Pinguicula valgaris)等捕蟲葉。捕蟲機能最發(fā)達的捕蟲葉有貉藻(Aldrovandavesiculosa)和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當昆蟲觸動其葉面的觸毛時,離主脈不遠處,發(fā)生強烈的縱向彎曲反應(yīng),使葉片沿著主脈迅速對折閉合以捕捉昆蟲。捕蟲葉一般能分泌對所捕昆蟲防腐的有機酸和消化的酶類。捕蟲葉除捕蟲外,也常進行光合作用。一般認為在特殊的生態(tài)條件下,通過捕蟲來補充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不足。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65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