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11-14
核心提示:楊樹腐爛病又稱爛皮病、臭皮病、出診子,危害楊樹干枝,引起皮層腐爛,導致造林失敗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發(fā)生,除危害楊樹外,也危害柳樹、榆樹、槐樹等其他樹種。
     楊樹腐爛病又稱爛皮病、臭皮病、出診子,危害楊樹干枝,引起皮層腐爛,導致造林失敗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發(fā)生,除危害楊樹外,也危害柳樹、榆樹、槐樹等其他樹種。
 
一、發(fā)病癥狀
 
    1、干腐型:主要發(fā)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處。發(fā)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漬病斑,略腫脹,皮層組織腐爛變軟,以手壓之有水滲出,后失水下陷,有時病部樹皮龜裂,甚至變?yōu)榻z狀, 病斑有明顯的黑褐色邊緣,無固定形狀,病斑在粗皮樹種上表現(xiàn)不明顯。后期在病斑上長出許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展速度很快,縱向擴展比橫向擴展速度快。當病斑包圍樹干1周時,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層變暗褐色糟爛,纖維素互相分離如麻狀,易與木質部剝離,有時腐爛達木質部。
 
    2、枯梢型:主要發(fā)生在苗木、幼樹及大樹枝條上。發(fā)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擴展,環(huán)繞1周后,上部枝條枯死。
 
二、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子囊殼、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組織內越冬。來年春季平均氣溫在10-15℃,相對濕度60-85%時,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從枝、干傷口侵入,半月后形成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同樣借風雨傳播,孢子萌發(fā)通過各種傷口侵入寄主組織,潛育期為6-10天。3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為發(fā)病盛期,7月份后病勢漸緩,秋季又復發(fā),10月份基本停止發(fā)展。楊樹腐爛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過蟲傷、凍傷、機械損傷等各種傷口侵入,一般生長健壯的樹不易被侵染。
 
三、防治措施
 
    1、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應性強、抗寒、耐干旱、耐鹽堿、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種造林。改善立地條件,增強樹勢,同時防治其他病蟲害。以免腐爛病的大面積發(fā)生。
 
    2、培育健壯苗木。苗木質量的好壞與腐爛病的發(fā)生有直接關系,培養(yǎng)大苗、壯苗是預防腐爛病發(fā)生的關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選擇距造林地較近,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做苗圃,嚴格按技術要求加強管理,每年要澆足封凍水,起苗、運苗要盡量少傷根、莖。出圃前,做好分級、檢疫工作,同時用50%的退菌特粉劑1200-18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進行全株消毒,對帶有危害性病蟲和生長不良的苗木要及時銷毀,不能進入造林地。避免機械損傷,減少害蟲危害,特別是蛀干害蟲,對凍傷和蟲害要做到提前預防。
 
    3、采取合理的造林技術。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與樹皮含水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樹皮含水量低,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因此,造林要做到隨起隨栽,澆足底水,縮短返苗期,增強抗性。栽前用水浸泡,使苗吸足水分,栽后樹干及時涂白可有效減輕腐爛病的發(fā)生。
 
    4、加強營林撫育管理。幼林郁閉前加強松土鋤草,促進林木正常生長;在干旱地區(qū)或干旱季節(jié),及時進行灌溉,低洼鹽堿地要排水排堿;修枝應掌握勤修、少修、弱修,傷口要平滑,并涂波爾多液等防腐劑保護;防護林及片林邊、行道樹病害較嚴重,每年冬春季節(jié)應將樹干涂白,以防日灼傷害和人畜損傷。楊樹腐爛病菌有喜酸和病斑變酸的特點,用10%的堿(碳酸鈉)涂抹病斑,改變病菌的生存條件,治愈效果明顯。在入冬或早春用3-5度石硫合劑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噴施,效果較好。要徹底清除病苗、病樹,減少侵染來源。對感病較輕的病株,用刀將病斑和皮部變褐部分左右斜劃成網狀,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在病斑部涂抹110的堿水或200倍退菌特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對嚴重感病的植株要及時清除,嚴重感染的林要徹底清除。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4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