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彩色棉的引種及栽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04-26
核心提示:在引種彩色棉之前,首先要了解市場需求,做到以銷定產。由于彩色棉花價格是白棉的幾倍,因此,只要產量和質量能達到一定水平,且市場有銷路,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可鼓勵農民積極種植。引種之前要與收購單位、棉紡企業(yè)等有關部門簽訂好包銷合同,按照訂單要求選擇品種和確

    在引種彩色棉之前,首先要了解市場需求,做到以銷定產。由于彩色棉花價格是白棉的幾倍,因此,只要產量和質量能達到一定水平,且市場有銷路,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可鼓勵農民積極種植。引種之前要與收購單位、棉紡企業(yè)等有關部門簽訂好包銷合同,按照訂單要求選擇品種和確定種植面積,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商品化生產。若不具備種植條件,沒有找好市場,最好不要引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彩色棉栽培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點:

    要因地制宜,選用優(yōu)良品種

    目前彩色棉品種比較多,種子的質量千差萬別,品種間的特性和栽培技術,以及適宜地區(qū)間,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必須因地制宜,選擇適宜于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品種。當前我國已用于生產的品種按顏色分為棕色(如棕絮1~4號、新彩色棉2號、湘彩色棉2號等)和綠色(如新彩色棉3號、湘彩色棉89等)兩類。其他顏色的品種還處在選育階段,還不能用于生產,千萬不要選用。在我國黃海地區(qū),氣候和水肥等條件較好,應盡量選用雜交一代種,以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選擇水肥條件好的地塊,集中連片隔離種植

    為了確保彩色棉優(yōu)質高產,必須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力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種植。為了防止天然雜交、顏色退化和混雜,不同彩色棉要集中連片隔離種植。棉田四周與白色棉及其他彩色棉田要設置隔離帶,帶寬500米以上,防止彩色棉與白色棉及不同顏色的彩色棉相互授粉,造成混雜。若彩色棉與白色棉發(fā)生混雜,或不同顏色的彩色棉發(fā)生混雜,不但會使彩色棉失去本身價值,而且也會使白色棉因受彩色棉顏色污染而大大降低品質。同時在彩色棉全生育期都要做到及時拔除雜株,以免造成混雜。

    培育壯苗,適期移栽

    當前彩色棉種子的價格較高,為了節(jié)省用種和確保苗全、齊、勻、壯,應積極推行營養(yǎng)缽育苗3月底至4月初播種育苗,播后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壯苗的標準是:苗齡30天,真葉達3片,紅莖剛過半,葉綠無病斑。于5月上旬進行大田移栽。為防止草害,促進幼苗生長,移栽時應按預定行距要求開溝并集中深施基肥。施基肥后整平地面,然后噴施除草劑:每畝用72%的杜爾乳油100毫升,或25%綠麥隆200毫升,或25%的乙草安100毫升,對水25公斤,均勻噴灑地面后,覆蓋好地膜,然后打孔移栽棉苗。

    合理密植,適度化控

    一般彩色棉的生育個體比白棉偏小,在同樣地力條件下,其種植密度應比白棉增加5%~7%.常規(guī)彩色棉的密度,一般每畝種植4000~4500株;雜交彩色棉的密度,每畝以3000~3500株較適宜。為了使棉株受光均勻,以利于吐絮棉朵均勻著色,宜采用等行種植。常規(guī)彩色棉行距80厘米,雜交彩色棉行距100厘米為宜。

    因常規(guī)棉的長勢偏弱,田間管理應以促為主,化控為輔;雜交彩色棉長勢比常規(guī)彩色棉強,可適當增加化控次數。

    重施有機肥,合理追施化肥

    彩色棉施肥與常規(guī)白棉相似。雜交彩色棉的增產潛力較大,施肥量應比常規(guī)彩色棉增加10%~20%.施肥要本著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足基肥,生育中期適當早追化肥的原則進行;室赞r家肥為主,每畝基施農家肥2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氯化鉀10公斤;ㄢ彿侍崆暗匠趸ㄆ谧肥,每畝追尿素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后期及時補施蓋頂肥,蓋頂肥以向葉面噴施1%~2%的尿素溶液2次為宜,兩次間要間隔7~8天。

    綜合防治害蟲,科學摘拾棉花

    彩色棉與常規(guī)普通白色棉花相比,一般棉鈴蟲和棉蚜發(fā)生危害偏輕,棉紅蜘蛛發(fā)生危害重于常規(guī)白棉。在害蟲防治上要采取綜防措施,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用量,以利于提高纖維品質。

    彩色棉吐絮后不要過早摘拾,要讓棉鈴充分開裂,達到鈴殼充分干燥的標準摘拾為宜。若天氣晴好無雨,曬1~2天摘拾更好,這樣可使棉絮色澤純正亮麗。

 
分享:
關鍵詞: 彩色棉 引種 栽培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87 second(s), 75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