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小麥凍害有3種類型
1、暖冬驟寒凍害型。小麥播種至入冬前后,氣溫偏高,冬前小麥長勢良好。入冬后,由于連續(xù)降雪或凍雨,麥苗因未經抗寒鍛煉(麥苗低溫溫度適應和糖分積累階段),受凍害輕者葉片干枯,重者會凍傷生長錐(早播旺苗生長錐更易受害)。
2、冬季長寒凍害型。指冬季持續(xù)低溫并多次出現(xiàn)寒潮(如在北部冬麥區(qū)冬季寒冷年份,最低氣溫到-17℃以下,連續(xù)天數(shù)在10天以上),風多雪少則更加重凍害可導致地上部嚴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
3、冬末早春融凍型。指氣溫反;嘏溍缍拘菝吆笊L錐已開始萌動生長分化,小麥耐寒性已下降,又遭遇早春寒流,凍融交替和冷暖驟變造成死苗。這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倒春寒現(xiàn)象。
造成凍害的原因
冬小麥凍害與氣候條件、栽培措施、小麥品種等多種因素有關。
1.冬前旺苗容易受凍。播種早、秋季氣溫高或者越冬期推遲造成冬前積溫高,導致小麥主莖葉齡大,分蘗多,形成旺苗。這類小麥分蘗節(jié)細胞糖分濃度下降,冰點增高,抗寒性下降。冬前旺苗在冬季容易受凍,冬前小麥拔節(jié)的不能安全越冬。一般認為小麥主莖冬前葉齡7片以上,畝莖數(shù)100萬以上,麥田基本封壟的視為旺苗。另外,主莖葉齡過大,株高過高或者群體過大,田間郁閉封壟的也視為旺苗。
2.越冬前后氣溫突降容易造成凍害。小麥在越冬前后有一個糖分積累和細胞脫水的過程。越冬前后日平均氣溫在0℃至5℃的日期長可增加小麥糖分濃度,有利于抗寒性提高。此期時間短或未經此期而驟然大幅度降溫就容易造成凍害。
3.旱寒交加容易造成凍害。小麥越冬期間單獨由于寒冷造成凍害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越冬期間干旱和寒冷相互作用卻容易造成凍害。
4.不當管理措施造成或加重凍害。一是,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一般為3-5厘米,播種深度不足2厘米的容易受害。二是,秸稈還田不勻麥田;干旱麥田;整地質量差,土壤不踏實麥田;播種質量差,播后未鎮(zhèn)壓麥田等都有可能加重凍害。另外,小麥越冬初的傍晚澆水,在水未全部滲入土壤時突然降溫,在地表結凍,也易造成小麥分蘗節(jié)受凍。小麥越冬期間澆水,水不能滲入地下,小麥易窒息和受凍死亡。
5.部分品種冬性偏弱,容易造成凍害。不但冬性品種、半冬性品種等品種類型之間抗寒性有差異,而且同類品種之間也有差異。在同樣栽培和氣候條件下,同一類型品種中,冬性偏弱的品種與其它品種相比,一般凍害較重。
小麥凍害的防治措施
加強肥水管理,發(fā)生凍害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一是因苗施肥澆水。各地要因天、因地、因苗,開展小麥分類肥水管理,促進弱苗早發(fā)增蘗,穩(wěn)定壯苗保蘗增穂,控制旺苗穩(wěn)長壯蘗,力爭促弱轉壯、保壯穩(wěn)健。
小麥發(fā)生凍害后主要是主莖和大蘗受害最重,小蘗受害較輕。春季應仔細觀察小麥受凍情況,對于部分主莖和大蘗已經死亡,小蘗仍然存活的麥田,不要毀種,應在返青時及時追施化肥,促進小蘗生長發(fā)育。推薦追施尿素112.5~150kg/hm2(每畝7.5~10公斤),缺磷的麥田可配合施用磷酸二銨或過磷酸鈣,以促進根系生長。春季墑情較好時,肥料可開溝施入,缺墑時可隨水施肥。拔節(jié)期再追施尿素150kg/hm2 (每畝10公斤),以促進分蘗成穂結實。對于凍害較輕,主莖和大蘗絕大多數(shù)存活的麥田,可按正常管理,早春加強中耕,保溫提墑,促苗穩(wěn)長。一般生長正常的中高產麥田,返青期控水省肥,拔節(jié)期肥水促進,隨灌水追施尿素300kg/hm2 (每畝20公斤)左右。以促穂增粒、提高粒重。
二是及早清溝理墑。南方地區(qū)對未開溝的套播麥田要及時開挖田內三溝(廂溝、腰溝、圍溝);對已開溝但配套不完善的麥田要及時疏通;對冬季凍融交替、田埂塌落的麥田,要及時挖溝筑埂,做到溝渠相通,確保排水通暢,防御或減輕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