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wù)號

水稻稻殼育秧技術(sh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8-21
核心提示:以往要想育出水稻的旱育壯秧來,就得選用肥沃的耕層土壤作為育秧床土。據(jù)測算,種植1畝水稻,每年需要育秧床土150公斤。
       以往要想育出水稻的旱育壯秧來,就得選用肥沃的耕層土壤作為育秧床土。據(jù)測算,種植1畝水稻,每年需要育秧床土150公斤。怎樣才能更好地在不破壞農(nóng)田土壤資源的情況下,解決好育苗床土的難題呢?黑龍江省八五三農(nóng)場的科技人員,利用生物技術(shù)發(fā)酵稻殼制造有機肥,通過與粉碎后的稻殼進行合理搭配,人工模擬土壤,進行水稻育秧,達到了水、肥、氣、熱相互協(xié)調(diào)的育秧效果。經(jīng)過400多組的試驗,成功開發(fā)出利用稻殼進行水稻育秧的技術(shù)。
  
水稻稻殼育秧,是采用現(xiàn)代人工模擬土壤方法,以稻殼為基質(zhì),替代床土的一種新的育秧技術(shù)。

一、基本原理

稻殼育秧是利用生物技術(shù)降解稻殼,形成適合水稻秧苗生長的育苗基質(zhì),實質(zhì)是一種節(jié)土育苗。稻苗通過生物和物理調(diào)質(zhì)的加工混配后的稻殼來固定根系,同時從基質(zhì)中吸收養(yǎng)分和氧氣。定根后除基質(zhì)本身可供給營養(yǎng)外,其余則通過提供外源營養(yǎng)進行補給,育苗方法與土育苗基本相似。

二、工藝流程

水稻稻殼育秧的工藝流程是將稻殼分別粉碎成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粒徑,并將部分2毫米粒徑的稻殼進行生物菌堆腐發(fā)酵成有機肥;再將3種粒徑的稻殼與有機肥按比例混合、拌勻、調(diào)質(zhì),形成鋪料,然后播種、鎮(zhèn)壓、苗期管理,最后起盤插秧。

三、操作方法

水稻稻殼育秧的基質(zhì)主要是對稻殼進行特殊的處理、混配,達到無土育苗的目的。

1.稻殼處理將稻殼粉碎為3毫米、2毫米、1毫米三個級別的粒徑,分別裝袋備用。

2.酵素有機肥的制造稻殼育秧,首先要制造酵素稻殼有機肥,其配方是:粉碎直徑為2毫米的稻殼1000公斤,麥麩或米糠30公斤,新鮮雞糞50~100公斤,酵素菌3~4公斤,紅糖或淀粉1~1.5公斤。將酵素菌、麥麩,紅糖水溶液,加物料重的40%水,混拌均勻,作為小料。用雞糞與小料混拌均勻作為預(yù)混料,再將粉碎好的稻殼與預(yù)混料,加物料重量40%~50%的水均勻混拌,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團不滴水,松手散落為宜。

將拌好的混料堆成條狀梯形,用麻袋或草簾苫蓋發(fā)酵。為防雨水可在頂部苫蓋塑料布,但不要全部封蓋,保持透氣。夏季24小時,冬季48小時后,溫度可自然上升到40℃,隨著堆腐時間的延長,溫度逐步升高,最高可達攝氏65~70℃,隨著有機物的不斷分解,菌的活性降低,溫度下降,當溫度降到40℃時,開始翻拌倒堆,繼續(xù)堆成條狀梯形,苫蓋好再發(fā)酵;以后再翻倒2~3次即可。當?shù)練ひ讶孔優(yōu)楹稚蚝诤稚珪r,有機肥就堆腐熟了。

四、鋪料的配制

鋪料是將粉碎好的3毫米、2毫米、1毫米三個級別的稻殼和堆腐好的有機肥,按3∶3∶2∶2的比例混配,也就是說粒徑為3毫米和2毫米的稻殼鋪料各占30%,粒徑為1毫米的稻殼和堆腐好的有機肥各占20%。

按育秧施肥要求,每平方米加硫酸銨30克,二銨 60克,硫酸鉀30克,合計120克,加壯秧劑,混拌均勻。加物料重量40%~50%的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團不滴水,松手散落為宜。

五、播種

1.鋪盤每個子盤鋪0.8~1公斤或每平方米鋪6~7公斤鋪料,平整壓實,澆足水后,準備播種。

2.種子處理在播種前15天,曬種2~3天,脫去芒和小枝梗,用比重為1.13的硫酸銨水或鹽水選種。選好的種子要浸種催芽,常用的藥劑有25%施?巳橛停45%的代森銨等。浸種的適宜水溫為12~15℃,浸種6~7天。提倡在大棚內(nèi)袋裝浸種法,每天翻動1~2次。浸好的種子呈半透明狀,用手能碾成粉狀,沒有生心。溫度30~32℃時破胸,25℃催芽,催芽長度在2毫米以內(nèi),催好的芽在常溫下晾芽,等待播種。

3.播種量人工手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種250~300克、人工手插大苗播芽種200~250克,機插中苗,每盤播芽種100~120克。

4.覆土由于稻殼易干燥、透風,造成芽干,降低出苗率,種子播完后要進行覆土,覆土的厚度0.5~0.7厘米。

5.封閉滅草為了消滅秧田雜草,在覆土后每平方米用50%殺草丹0.4~0.6毫升300倍液,均勻噴施,然后蓋上地膜,保溫保水。

六、苗期管理

1.種子根發(fā)育期從播種后至不完全葉抽出,約7~9天,要保溫保濕,溫度控制在28~32℃最高不超過35℃。在澆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不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由于稻殼的持水與土壤不同,視缺水狀況,進行補澆。

2.第一完全葉生長期從第一完全葉露尖到葉片完全展開,約5~7天。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5~28℃,最高不超過28℃,晴好天氣,見綠就要通風練苗,以控制第一葉鞘高度,在秧苗1葉1心和2葉1心期,每平方米澆施25%酸化水一次,防止立枯病的發(fā)生,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銨15克+磷酸二氫鉀10克。若遇到4℃以下低溫,要及時通風,避免溫差過大而發(fā)生立枯病。

3.離乳期從第二葉露尖到第三葉展開,經(jīng)過兩個葉齡,約12~15天,要控制好棚內(nèi)溫度,2葉期不超過22~25℃,3葉期控制在20~22℃,最高溫度不超過25℃,要逐漸加大通風練苗,2.5葉后逐漸轉(zhuǎn)入白天揭膜夜晚覆蓋,最低氣溫高于7℃時,可晝夜通風。

4.移栽前準備期在移栽前3~4天,重點要做好秧苗的“一控三帶”。一控是控制苗床水分,蹲苗壯根,使秧苗適應(yīng)自然溫度。“三帶”是一要帶肥,每方平米苗床施硫酸二銨125~150克,施后少量噴水防止流失;二帶藥,每100平方米噴施40%樂果7.5毫升,兌水6升防止?jié)撊~蠅;三帶菌肥、葉面肥,在移栽前2~3天噴施增產(chǎn)菌等葉面肥。

在育秧管理上應(yīng)注意兩點:

第一,要澆透底水,稻殼的特點是,如果澆不透底水的話,容易造成落干,一旦澆足之后,它的保水能力大大優(yōu)于土壤,有緩釋作用。

第二,由于稻殼育秧中含有20%的酵素菌肥,而酵素菌肥中的好氣性微生物多,所以在覆膜之后要及時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缺氧,要及時揭膜,否則影響出苗。

七、稻殼育秧特點

1.采用水稻稻殼育秧實現(xiàn)了廢物的再利用種植萬畝水田,年可利用稻殼400噸。

2.可以培肥地力稻殼隨苗帶入本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zhì)的含量。能降低成本,比傳統(tǒng)方法降低20%~30%。

3.工作效率高這種方法可實現(xiàn)工廠化育秧,減輕了勞動強度。

4.保護了環(huán)境稻殼利用后避免了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

稻殼育秧與土育秧相比有如下好處:

一是稻殼育秧苗床溫度高于土壤苗床的1.5~2℃,發(fā)苗略早。二是根系好,根數(shù)多1.1條,且須根多,根冠比優(yōu)于土育秧苗。三是可以滿足人和機械的插秧要求并且緩苗快。四是稻殼育秧的秧苗輕,便于田間運送。

水稻稻殼育秧在生產(chǎn)上的應(yīng)用,受到了稻農(nóng)的歡迎,是水稻生產(chǎn)一項節(jié)本增效、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徑,這項技術(shù)的推廣給水稻生產(chǎn)增添了新的科技含量。
編輯:foodqa

 
分享:
關(guān)鍵詞: 水稻 稻殼 育秧 技術(shù)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5.311 second(s), 531 queries, Memory 2.3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