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chǎn)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冷庫杏鮑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12-29
核心提示:杏鮑菇因其主要生長于傘形花科刺芹等植物上,又名刺芹側耳。杏鮑菇營養(yǎng)豐富,子實體含蛋白質約16%、粗脂肪11%、灰分6%、粗纖維4%、富含18種氨基酸,口感絕佳。

杏鮑菇因其主要生長于傘形花科刺芹等植物上,又名刺芹側耳。杏鮑菇營養(yǎng)豐富,子實體含蛋白質約16%、粗脂肪11%、灰分6%、粗纖維4%、富含18種氨基酸,口感絕佳。常食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肥胖癥,且有美容等保健功能。近年來投放市場很受青睞,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稱。

一、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菇蓋直徑2-12厘米,初期蓋緣內卷呈半球形,平滑,干燥,細纖維狀,幼時淡灰色成熟后淺黃色,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略寬,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滑,有小菌褶。菇柄偏生或側生,棒狀至球莖狀,中實,近白色,肉質纖維狀,白色。無菌環(huán)或菌幕。

二、生物學特性

1、營養(yǎng):杏鮑菇是一種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需要有較豐富的營養(yǎng),特別是氮源充足,產(chǎn)量較高,菇蕾發(fā)生量較多。

2、水分:杏鮑菇比較耐旱,水分的多少是產(chǎn)量高低的決定因素。菌絲生長階段,培養(yǎng)料適宜含水量為60-65%,子實體生長期,菇體不宜噴水,在調配料時適當高些,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空氣相對濕度60%左右即可,子實體階段以90-95%為宜。

3、溫度:溫度是決定杏鮑菇栽培成功的關鍵,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2-27℃,最適溫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絲生長不良。杏鮑菇是恒溫結實性菇類。除原基形成階段溫差刺激外,其子實體生長階段應有較小溫差。出菇溫度范圍為8-16℃。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1℃,最適溫度10-18℃。

4、空氣:菌絲生長階段所需氧量相對較小,低濃度的CO2對菌絲生長還有刺激作用。原基生長期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CO2濃度以小于0.02%為宜。

5、光照: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適宜的光照度為500-1000Lx。

6、酸堿度:菌絲體生長的pH值范圍為4-8,最適pH值為6.5-7.5,出菇階段的最適pH值為5.5-6.5。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jié)。因冷庫出菇成本較高,因此,必須與棚內菇錯開時間,北方地區(qū)一般出菇選擇在6-10月份為宜,來滿足市場需求。

2、栽培方式。利用冷庫或冷房栽培,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有空間,多采用塑料袋,層架式出菇,用17×33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每立方米100個菌袋左右。

3、菌種制作。⑴母種:常用的培養(yǎng)基為PDA或PSA。按常規(guī)方法制作試管斜面、接種培養(yǎng),在25℃恒溫下8-10天即可長滿斜面。⑵原種和栽培種:其原種培養(yǎng)基配方為:小麥種93%、米糠5%、糖1%、磷酸二氫鉀0.3%、石膏1%。栽培種須用棉子皮最佳,防止在出菇期雜菌感染。其培養(yǎng)基配方為:棉籽皮78%、糖1%、麩皮18%、石膏1%、石灰1.5%、磷酸二氫鉀0.3%。按配方稱好料,拌均勻后裝滿罐頭瓶或小袋(12×25的聚丙烯),然后高壓滅菌2.5小時或4小時后出鍋冷卻至30℃以下時接種,放在25℃下培養(yǎng)30-35天即可長滿使用。

4、培料配方。⑴雜木屑37%、棉籽殼37%、麩皮18.5%、玉米粉5%、石膏1%、白糖1%、石灰粉0.5%,pH值9-11。⑵棉籽殼78%、麩皮18%、糖1%、玉米粉2%、石膏1%、pH值9-11。⑶雜木屑23%、棉籽殼23%、麩皮18%、白糖1%、石膏1%、玉米粉4%、豆桿粉30%、pH值9-11。

5、栽培袋制作和培養(yǎng)。冷庫出菇制袋一般在2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3月底前完成,視庫容量大小而定。根據(jù)出菇特點,可選用不同的袋子,根據(jù)幾年來的出菇情況,多選用17×33×0.05厘米的聚乙烯袋制,生物學轉化率較高。按配方稱好料后,在烈日下曝曬2天,然后加入65-68%的水分、拌勻,堆悶12小時,以利主料充分吸水,然后加入輔料拌勻,把料裝入袋內。袋子長度為17-18厘米,料濕重2-2.2斤為宜,常壓蒸氣滅菌達到100℃維持16小時以上,當料溫降至60℃出鍋冷卻,至30℃以下時接種,接種后進入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采用高-低-高的發(fā)菌溫度進行發(fā)菌培養(yǎng),當菌絲長至1/4時要適當在袋的兩端扎眼通氣,以利生長。在發(fā)菌期間,注意檢查污染菌袋,及時及早進行處理。

四、出菇管理。冷庫進行出菇,由于是反季栽培,雜菌活動頻繁,因此一定要注意雜菌的防治。菌袋進庫前庫層要做好消毒處理。按常規(guī)用甲醛和高錳酸鉀薰蒸48小時以上,出菇管理技術如下。

1、菌袋處理:在菌袋進入冷庫前,一定要進行挑選。對局部有污染的菌袋進行處理(用20%火堿涂抹),然后用黃斑消進行全袋清洗后入庫。

2、低溫和溫差刺激。當菌袋進入冷庫后進行增濕降溫,把菌袋降至8℃后(杜絕8℃以下),再讓菌袋回溫至18℃,持續(xù)3-5天后,菌絲復壯,開始解袋。

3、適時開袋通氣。菌絲復壯后,保持庫內空氣濕度90%以上。解開袋口通氣,或用刀片切成3-5直徑的圓孔通氣,溫差刺激8-15天時,原基出現(xiàn),此時防止溫度過高。

4、現(xiàn)蕾期。當原基出現(xiàn)后,適當回大通氣量,以利于菌蓋的分化。同時,增加空氣濕度。溫度保持恒溫12-14℃,可使菇體潔白,保持菇體硬度。

5、疏蕾。原基出現(xiàn)菌蓋時,選擇2-3個好菇后去掉其它菇蕾。

6、溫、濕度控制。在冷庫出菇中,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在前期,菌絲復壯時,菌袋自身會產(chǎn)生熱量,要防止溫度過高,造成燒菌,或溫度降不下來而發(fā)生污染。同時,濕度維持在90%以上,利于菇體生長。

7、適時采收。當菇體長至8厘米以上或傘蓋將平時進行采收,每個菇可分別采收。采收后,把菇體打冷至0-4℃進行包裝。用真空袋、泡沫箱可保存5-7天,以利銷售。

五、問題探索。在冷庫出菇中,轉化率較低,如何提高產(chǎn)量和減少水電用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利反季生產(chǎn)增加產(chǎn)量、降低成本,來增強市場需求,擴大銷售量。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764 second(s), 196 queries, Memory 1.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