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稱"倒苗"、"霉根"、"小腳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屬的一些種也能引起發(fā)病。病菌寄主范圍很廣,嚴重時可引起成片死苗。
1、癥狀識別:幼苗大多從莖基部感病(亦有從莖中部感病者),初為水漬狀,并很快擴展、溢縮變細如"線"樣,病部不變色或呈黃褐色,病勢發(fā)展迅速,在子葉仍為綠色、萎蔫前即從莖基部(或莖中部)倒伏而貼于床面。苗床濕度大時,病殘體及周圍床土上可生一層絮狀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葉、幼根及幼莖變褐腐爛,即為爛種或爛芽。病害開始往往僅個別幼苗發(fā)病,條件適合時以這些病株為中心,迅速向四周擴展蔓延,形成病區(qū)。
2、發(fā)病條件與規(guī)律: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噴淋而傳播,帶菌的有機肥和農(nóng)具也能傳病。病菌在土溫15-16℃時繁殖最快,適宜發(fā)病地溫為10℃,故早春苗床溫度低,濕度大時利于發(fā)病,光照不足,播種過密,幼苗徒長發(fā)病較重。澆水后積水處或薄膜滴水處,最易發(fā)病形成發(fā)病中心。
3、防治方法
①育苗場地的選擇。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風(fēng)向陽的地方育苗。
②加強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無病的新床土,若用舊床土必須進行土壤處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勻;播種均勻而不過密,蓋土不宜太厚;根據(jù)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需灑水時,每次不宜過多,且在上午進行;床土濕度大時,撒干細土降濕;做好苗床保溫工作的同時,多透光,適量通風(fēng)換氣。
③土壤處理。播種前2-3周進行,將床土耙松,每平方米床面用40%福爾馬林30毫升加水2-4千克均勻噴灑于床面,并用薄膜覆蓋,4-5天后揭去薄膜,耙松床土,待藥味充分散盡后再播種。每平方米苗床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8克,與4-5公斤細土拌勻制成藥土,打足底水后將1/3藥土做墊土,另2/3做蓋土,將種子夾在藥土中間,若蓋土不夠,可在其上另加潔凈的土壤。
④藥劑防治。于病害始見時開始施藥,為減少苗床濕度,應(yīng)在上午噴藥。施藥間隔期7-10天,一般防治1-2次,并及時清除病株及鄰近病土。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烯酰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倍液。
二、立枯病
立枯病又稱"死苗",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圍廣,除茄科,瓜類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
1、癥狀識別: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為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fù),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yōu)楹诤稚?dāng)病斑擴大繞莖一周時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濕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立枯病不產(chǎn)生絮狀白霉,不倒伏且病程進展慢,可區(qū)別于猝倒病。
2、發(fā)病條件與規(guī)律: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通過雨水、噴淋、帶菌有機肥及農(nóng)具等傳播。病菌發(fā)育適溫20-24℃。剛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發(fā)生。凡苗期床溫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徒長等均易誘發(fā)本病。
3、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方法參見猝倒病。
②藥劑防治可于發(fā)病初期開始施藥,施藥間隔期7-10天,視病情連防2-3次。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進行噴霧。若猝倒病與立枯病混合發(fā)生時,可用72.2 %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每平方米苗床用對好的藥液2-3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