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體態(tài)優(yōu)雅,營養(yǎng)豐富,鮮美可口,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有"真菌之花"和"菌中皇后"之美稱。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竹蓀又叫竹參、竹笙、仙人笙、竹姑娘和竹雞蛋等,屬擔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竹蓀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構(gòu)成,菌絲體初為白色,絨毛狀,后逐漸加粗成線狀,最后膨大為菌素。幼齡的菌絲體顏色潔白,培養(yǎng)時期長可變?yōu)榉奂t色、淡紫色或黃白色。子實體由湯蓋、菌裙、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組成。
2、竹蓀的生活習性。竹蓀在夏秋季節(jié)單生或群生于竹林、竹子與闊葉樹混交林,以及庭院林邊等處。
3、竹蓀的生活條件。竹蓀是一種腐生菌,菌絲能從腐竹、腐木、竹根、竹鞭及腐殖質(zhì)土中吸收所需碳、氮和無機鹽等營養(yǎng)。人工栽培可用竹子的各種副產(chǎn)物、木屑、麥秸、甘蔗等作為碳源,以麩皮、米糠、豆餅粉為氮源。竹蓀屬中溫性。菌絲在10-29℃均能生長。子實體在16-29℃發(fā)生,以22-25℃最適宜,菌絲體適宜的相對濕度為70-75%,子實體生長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菌絲在無光或弱光下均能生長。喜歡偏酸性環(huán)境,要求通風良好。
二、栽培方式
1、菌種的制備。⑴母種培養(yǎng)基的配方及制作。①培養(yǎng)基的配方:蛋白棟1%,葡萄糖1%,瓊脂2%,水100毫升。pH值為5-6。②馬鈴薯25%,葡萄糖2%,瓊脂2%,水100毫升。pH值為5-6。⑵培養(yǎng)基的制作:按常規(guī)配制,裝管、滅菌、制成斜面。
⑵原種及栽培種的制備。第1,碎竹片(1-2厘米)65%,木屑15%,麩皮20%,加水至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5%。第2,雜屑75%,麩皮20%,糖1%,石膏1%,黃豆餅粉3%,加水調(diào)至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0-65%。
按常規(guī)制種方法配料、裝瓶、滅菌、接種和培養(yǎng)。在18-23℃溫度下,原種約培養(yǎng)60天長滿瓶,栽培種經(jīng)40-50天長好。
2、栽培方法。竹蓀在氣溫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為宜。
⑴室內(nèi)箱栽:用廢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鋪5-10厘米厚的腐殖質(zhì)土,其上鋪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蓀栽培種。每平方米用3瓶菌種,最后覆蓋肥土5-8厘米,澆透水,在室溫下培養(yǎng)發(fā)菌。常灑水,保持濕潤。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4-5個月菌絲可長滿培養(yǎng)料。當氣溫達20-24℃時,便在表土內(nèi)形成菌蕾。此時,室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以上。當菌球鉆出表土后,空氣相對濕度要提高到95%以上。
⑵室外床畦栽培:選擇背風陰涼場地,挖深10-15厘米,寬100厘米,長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鋪一層竹片或段木(干竹片需洗浸泡8-12小時,晾干表面水分),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層菌種,撒1層干竹葉,最上部覆蓋肥土10厘米。若遮蔭條件差,應在床畦上搭蔭棚。經(jīng)常灑水保持表土濕潤。從接種到采收經(jīng)10-12個月。
此外,還有菌種壓塊栽培方法、塑料袋直接栽培法等。
3、竹蓀的管理
⑴水分管理是栽培成敗的關(guān)鍵。菌絲體生長階段土壤濕度應保持65-70%,濕度過大過小都不利。若土壤過干,可噴細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積水。⑵各生長階段的管理。菌蕾生長階段,溫度最好控制在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70-75%;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可每天噴水3-4次;每天開窗通氣1-2次,每次30分鐘。⑶室外床畦栽培的管理。嚴防人、畜踐踏。在發(fā)菌過程中,平時不要挖開檢查,以免弄斷菌絲。⑷及時補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應及時補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