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三疣梭子蟹生產(chǎn)性人工育苗關鍵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8-23
核心提示:三疣梭子蟹生長速度快,食用價值高,是人工增養(yǎng)殖的一個優(yōu)良品種。近幾年隨著自然資源銳減,養(yǎng)殖規(guī)模逐年擴大,同時也帶動了優(yōu)質蟹苗需求的不斷增加。
       三疣梭子蟹生長速度快,食用價值高,是人工增養(yǎng)殖的一個優(yōu)良品種。近幾年隨著自然資源銳減,養(yǎng)殖規(guī)模逐年擴大,同時也帶動了優(yōu)質蟹苗需求的不斷增加。為了解決大規(guī)模養(yǎng)成用苗種,提高育苗技術水平,我們于2002年春季進行了梭子蟹生產(chǎn)性人工育苗試驗,平均單產(chǎn)幼蟹3000只/m3,最高單產(chǎn)達5000只/m3,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現(xiàn)對這次育苗的過程和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親蟹來源3月30日,從日照市開發(fā)公司越冬室內(nèi)購進50只親蟹,外卵呈桔黃色,放在50m3的水泥池中暫養(yǎng),水溫16℃。親蟹入池前,以 1×10-6高錳酸鉀浸浴,以殺死聚縮蟲等病原生物。

1.2餌料親蟹餌料為雜色蛤和沙蠶;蟹苗培育餌料為角毛藻、金藻、蛋黃、輪蟲、鹵蟲等。

1.3附著基10目密網(wǎng)片,待幼體變齊大眼幼體后立即將處理好(2×10-6高錳酸鉀浸泡后)的網(wǎng)片投入幼體培育池中。

1.4加溫設施1臺1t汽暖鍋爐,育苗用水經(jīng)預熱池預熱,加熱方式為封閉式盤管加熱。

1.5充氣設施5.5kW鼓風機1臺,每個育苗池布40目氣石15個。

2主要技術措施   

2.1親蟹蓄養(yǎng)

2.1.1優(yōu)選親蟹挑選活力強,附肢完整,卵塊堅實,邊緣清晰的抱卵雌蟹。運輸中應注意防止蟹體損傷和外卵離水干燥,以免影響孵化率。

2.1.2強化培養(yǎng)親蟹培養(yǎng)池底鋪沙10~15cm,鋪沙面積約占池底面積的60%,靠近排水口處留有40%空地,用于投餌、換水和清除殘餌。池頂用黑色薄膜遮嚴光線。日投餌量15%,每日換水1/3,每2d清除殘餌一次。親蟹強化期間注意觀察外卵顏色的變化或取卵在顯微鏡下觀察胚胎發(fā)育的情況,若外卵顏色呈黑灰?guī)ё,卵膜?nèi)原蚤狀幼體心跳達到100次/min,說明一兩天內(nèi)孵化,此時需準備幼體池。

2.1.3升溫方式親蟹培育強化期間,從入室水溫16℃開始逐漸提升溫度,每日遞升0.5℃直至20℃穩(wěn)定待產(chǎn)。

2.1.4嚴格防病通過嚴格消毒親蟹池、清池,禁止投喂變質餌料,撿出死蟹等措施消除病根,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同時定期潑灑氟派酸1mg/L或甲醛20×10-6,以抑制細菌及寄生蟲的繁生。

2.2幼體培育

2.2.1幼體收集將卵發(fā)育成熟的親蟹用40×10-6制霉菌素浸浴20min后清洗干凈,移入育苗池中排幼。幼體密度控制在10萬只/m?3以內(nèi),密度過大,培育困難,最終成活率較低,甚至導致培育失敗。

2.2.2水溫控制幼體培育期溫度以21~26℃為宜,逐漸提溫。其中,Z1:20~21℃;Z2:21~22℃;Z3:22~23℃;Z4:23~24℃;M:24~26℃,到幼蟹后逐漸降至自然水溫。

2.2.3充氣氣石密度為1個以上/m?2,Z1~Z2充氣量為微波狀;Z3~Z4充氣增強,至大眼幼體及仔蟹期為沸騰狀。換水時,隨著水位的變化,及時調節(jié)氣量,以防止沖破底膜,造成“泛池”。

2.2.4水質控制Z?1期間日添水20cm;Z2開始換水,日換水量為:Z2 20%、Z3 50%、Z4 60%,大眼幼體及幼蟹期80%~150%,換水溫差應小于1℃。隔日對培育水質進行常規(guī)化驗,主要水質指標為pH值7.8~8.6,DO 4.5~5.5mg/L,鹽度28‰~30‰,光照500~2000 lx。

2.2.5餌料投喂育苗池中提前投放單胞藻作為幼體的開口餌料,密度5萬~10萬/ml。幼體培育前期以單胞藻和輪蟲為主,中期以鹵蟲無節(jié)幼體為主,結合投喂藻粉、蝦片等。后期以鹵蟲成體為主,投喂量大致為幼體體重的100%~150%,投喂間隔時間為3h,這樣的投喂方式,能大大減少活體鹵蟲的用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

2.2.6附著基當幼體全部變態(tài)為大眼幼體后,向培育池中投放聚乙烯網(wǎng)片,每立方米水體投1平方米網(wǎng)片。投放時切勿讓網(wǎng)片露出水面,以免幼體因干露而死亡。

2.2.7病害防治幼體培育期間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生產(chǎn)前對沉淀池、幼體培育池及工具嚴格消毒;培育用水以5×10-6 EDTA處理;定期使用抗生素(1~2)×10-6抑菌;掛籠前種蟹用40×10-6制霉菌素消毒20min;投喂鮮活輪蟲及鹵幼,加強幼體營養(yǎng),提高抗病力。

3結果與討論   

3.1結果

3.1.1親蟹培養(yǎng)50只抱卵蟹在室內(nèi)經(jīng)20d培育,成活37只,成活率為74%;其中5只卵基本脫落,32只順利孵化。

3.1.2育苗結果從4月15日開始布池到4月25日結束,32只親蟹共培育出Ⅱ期幼蟹313萬只,平均3000只/m3,幼體成活率達13.8%,各期幼體數(shù)量。

3.2討論 

3.2.1逐漸平穩(wěn)提溫親蟹培育提溫不宜過快過高,以免造成卵發(fā)育不同步。

3.2.2餌料幼體培育除要有良好的水質條件外,適口的餌料也是成敗的關鍵。我們在育苗池中提前投放單胞藻,幼體一排出,就有充足的餌料,變態(tài)率和成活率都很高。

       3.2.3管理及時投放網(wǎng)片附著基,減少相互殘殺,提高成活率。大眼幼體和幼蟹相互殘殺嚴重,特別是對于發(fā)育不同步的幼體在一起培育時,就會大吃小,強吃弱。

3.2.4病害防治保持正常育苗,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是病害防治。我們把排幼前親蟹用40×10-6制霉菌素浸浴20min,基本上抑制住了細菌和寄生蟲的繁殖。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4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