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溫”和“給溫”的區(qū)別
孵化溫度與“蛋溫”和“給溫”:“蛋溫”是指“種蛋”的表面溫度,“給溫”是指孵化器內空間的溫度。目前在孵化工作中,有兩種控溫方法,一種是測控機內空間溫度,即“給溫”;一種是測控“蛋溫”。
測控機內空間溫度的孵化方法現在規(guī);趸瘓鍪褂孟锏朗椒趸鞣趸,溫度出端置有溫度傳感器、適度傳感器、超高溫報警器,溫度傳感器用于測控機內空間溫度,但是種蛋在孵化過程中“蛋溫”和孵化器內的空間溫度是不一樣的,剛開始孵化時,種蛋不能產生自溫,要想達到蛋溫38℃,孵化器內空間溫度就要達到38℃才行,隨著胚胎日齡的增加,胚胎逐漸產生自溫,此時想保持蛋溫38℃不變,孵化器內空間溫度就需漸漸降下來,到了孵化后期,孵化器內空間溫度降到了37℃,蛋溫就能達到38℃以上。由于是智能調溫,新入一批種蛋后,可以根據機內實際溫度進行上調或下調。
測控“蛋溫”的孵化方法
這是近幾年新興的孵化方法,這種孵化方法要求孵化器的溫度傳感器直接放于種蛋表面,整個孵化過程中,孵化人員只根據所孵化品種的需要設定一個孵化溫度,孵化器會根據蛋溫的變化來自動調整孵化溫度,同時可以用多塊體溫計測機內幾車胚蛋產生的自溫,方法是將體溫計掛在每車胚蛋車由上向下數第七行中間靠里一些的地方,用測得的溫度與溫度傳感器溫度進行比較,看給溫是否適宜胚蛋發(fā)育。
看胎施溫
看胎施溫是孵化人員定時抽查照蛋,根據標準照蛋圖的“蛋相”與抽查照蛋時的“蛋相”的差距來調整孵化溫度。溫度低,發(fā)育慢;溫度高,發(fā)育快。通過幾批次的看胎施溫,可制定出適合本孵化器機型、本品種的最佳施溫方案,種蛋在孵化過程中,每天的“蛋相”均不相同,但差異較小。運用時只要抓住三個主要階段即可。
(1)“黑眼期”:胚蛋發(fā)育5天時,隨機抽查20枚,水平放置5分鐘,照蛋時發(fā)育正常的可以看見黑色眼點,若多數可以看到則表示給溫恰當,若少數可以看到或看不到黑色眼點,是4天的“蛋相”則表明用溫偏低,應提高0.2℃~0.5℃,若都能看到甚至已經達到6天的“蛋相”—“雙珠期”則表明用溫偏高,應適當降低0.2℃~0.5℃。
(2)“合攏期”:胚蛋發(fā)育10天時,發(fā)育正常的兩側血管在小頭合在一起,若多數已合攏表示用溫恰當,若30%以上沒合攏表示用溫偏低,應適當提高0.2℃~0.5℃,反之則降。此階段應注意過高的溫度也會影響胚胎合攏。
(3)“封門期”:胚蛋17天時,照蛋看不見發(fā)亮的部分,稱為“封門”。若70%以上已經封門說明用溫恰當,若30%以上沒封門則是用溫偏低,應適當提高0.2℃~0.5℃,反之則降。
在種蛋孵化過程中,種蛋質量是內因,孵化溫度是外因,只有合格的種蛋才能孵出健康的雛雞,而有了合格的種蛋,沒有保證胚胎正常發(fā)育所需的適宜溫度,也不能獲得高孵化率和優(yōu)質雛雞。因此,做好孵化過程中溫度的控制是獲得高質量雛雞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