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脾胃疾病即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種類繁雜,數(shù)目較多,約占到耕牛全部常見疾病的85%。就丘陵溝壑區(qū)來說,耕牛主要用于勞役,其發(fā)病率隨著一年來耕作季節(jié)勞動強度輕重緩急的不同而有差異,且程度不一。
一、病理論述
耕牛脾胃疾病多因飼管粗放,饑餓寒熱不均而引起。如冬季停役而減草減料,使其體質(zhì)虛弱、正氣不足,一到來春則急于使役,加草加料過急,使機體一時不能適應(yīng)。如此忽冷忽熱、忽饑忽飽、忽勞忽逸,致輕則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或便秘或腹泄,重則瘤胃蠕動減弱、甚至停止,直到食草不轉(zhuǎn),積食臌氣,疼痛呻吟乏力,失去使役能力。
古云:“凡牛勞役不時,使力過度,飲水不節(jié),草谷不善,致牛胃腑運化不靈,消磨力差,漸久則草谷停留胃間,積滯成病。”又有“飲食傷胃,勞則倦脾”之說,即指脾和胃有著直接的表里關(guān)系。本病的形成,雖有多種原因,但主要還是脾胃問題。若胃不腐熟水草,則脾不能發(fā)揮其運化作用,脾不運化,胃又不能再行容納,可進一步說明脾胃表里關(guān)系。因而中獸醫(yī)稱脾胃為后天之本,治病則先需治“吃”,可見脾胃病對整體觀念的影響是何等重要。
二、辯證施治
1、癥見飲食減少,精神不振,毛焦肷吊,體寒肢冷,口色青白,口內(nèi)流涎,便稀腸鳴,多屬脾胃濕寒虛弱之癥,治宜溫中散寒,需補脾燥濕健胃。藥用:
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生姜、伏苓、當(dāng)歸、山藥、小茴、砂仁、草叩、木通、二丑、半夏,加味平胃散煎服即可。
如見欲食欲飲而不,體溫略高或正常,唇微黃,便干少,病久消瘦,則屬外感型,單純健胃無用,需解表發(fā)散,補氣血。藥用:
柴胡、防風(fēng)、荊芥、澤蘭、小河、白芷、青皮、陳皮、只殼、當(dāng)歸、川芎煎服,如便干再加芒硝、李仁、大黃、麥芽、山碴、豬油等。
2、舌下常有積水,舌紅苔黃,津滑尿少、色黃,便干濕不均,毛燥,脈沉數(shù),是飲喂不適,役重胃內(nèi)積熱而飲冷水過多,熱傷脾,寒傷胃,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脾胃不和,可用:
平胃散中加茵陳、黃柏、支子、車前、伏苓、滑石,清熱除濕,健脾和中,分陰陽利小便;如舌白積水,去支子、黃柏,加蒼術(shù)(重)、草果、半夏、只殼、二丑即可。
3、食后短時內(nèi)肚腹膨脹,有時高出背脊,叩診鼓音,按壓彈力增強,重者張口結(jié)舌,呼吸困難,舌色青紫,渾身努責(zé),十分危急,則是脾胃虛寒,乘饑食易于發(fā)酵的飼草飼料,使胃腸不能及時運化而產(chǎn)生大量氣體引起。方用:60—80ml灌服;也可用:
只實(只殼)、木香、香附、來菔(重)、小茴、烏藥、丁香、萸香、陳皮煎服。
4、管理不善,勞役無度,過饑則不擇食而一次采食過多難以消化的草料,使脾氣閉塞,血流不暢,無力運化,宿草難消停滯瘤胃,形成瘤胃積食。本癥脈澀、津干、口紅、瘤胃堅實,觸壓呈面團感,叩診馳緩。方用:
神曲、山楂、麥芽、蒼術(shù)、二丑、陳皮、玉片、只殼、厚樸、木香、木通煎服,以寬中下氣,健胃消食。
如后期便干量少者用加味承氣湯:
大蔥、只實、芒硝、厚樸、李仁、麥芽、山楂、只殼、陳皮、豬脂適量內(nèi)服。
同時,還可結(jié)合補堿液含量,達到酸堿平衡,清除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減少自體中毒,興奮迷走神經(jīng)。同時增強胃腸儒動及分泌功能,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功能。用:
10%氯化鈉200—300ml,氯化鈣100—120毫升,10%安鈉甲30—40毫升,生理鹽水或糖鹽水適量混合靜脈輸入。
為早排出積食,輕瀉用:
硫酸鈉300—500克,魚石子30—50克,加水服用,也可用石臘油1000—1500毫升灌服,同時結(jié)合腹部按摩。